八旬图书馆将依设计稿“重生”

2016-12-08信息快讯网

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曾说:“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图书馆家喻户晓,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杨浦区黑山路上,有一座年龄已过八旬的老图书馆———旧上海市图书馆。在沉睡了多年后,它将依照最初的设计稿原样重生,变身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向市民开放。目前,修缮扩建工程第一期即将竣工。12月8日,在上海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之际,该馆将举办保护与利用现场会。

黑山路181号,一个未圆的梦

旧上海市图书馆坐落于黑山路181号,建造工程于1934年9月动工,中国式塔楼坐西朝东,最显著的是洋溢中国元素的歇山重檐顶和黄色琉璃瓦。室内采用的也是传统风格装修,大红立柱,藻井彩画,楼道以水磨石铺地。

这一设计出自建筑师董大酉的手笔。当时,建筑界一度涌现“中国古典复兴”设计思潮。留存下来的最初的设计手稿显示,图书馆本应为“井字”布局,然而由于经费原因,只完成了一部分便对外开放,呈“工”字形。

1936年9月,图书馆对外开放,蔡元培在该馆建成时题词:“括囊大典,网罗众家。”意思是希望该图书馆收藏的书籍要包罗万象,兼顾大众与专业读者的需求。可惜的是,开放不到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图书馆被迫关闭。除部分珍本善本书籍事先迁出外,其余的均毁于战火。

2015年初,老楼进行修缮和扩建,计划以“图书馆”的身份重返公众视野。整个工程分成两大块,一是对原有的建筑修旧如旧,二是完成当年董大酉未能从“纸上变成地上”的部分,还原手绘图上的“两翼”建筑。

小到一块红缸砖,能保留的全部保留下来

“扩建不算难,但对老建筑‘修旧如旧’挑战很大。”承接此次修缮扩建工程的上海建筑装饰 (集团) 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有伟说,老建筑的修复最重要的是遵循原真性原则,尽最大可能采用存留下来的原材料。旧上海市图书馆闲置的时间很长,老化非常厉害。比如,该馆的孔雀门是人们入楼之后必经的首道大门。整扇铁门并列多扇,雕刻精美,单独打开不足为奇,但如果合在一起,则会呈现出一只怒屏盛放的孔雀,活灵活现。由于岁月的侵蚀等原因,有些门扇变形严重且生锈,已无法正常打开和使用。施工方将能保留的部件全部保留,打磨、抛光、除锈等十几道工序后换来了它们的“重生”。

而对缺损的部分进行补配,也非常注重传统工艺的沿袭和使用。在一次现场勘查中,工程人员意外发现一楼两处壁龛有精美的彩色雕花,四角分别是蝙蝠图案,居中是个寿字。继而在二楼顶部又发现了部分保存较好的彩绘。由此推断,一楼顶部原先也应该是有彩绘的。施工方请来有30年技龄的彩绘师进行修缮,最终,十多位工匠用了半年的时间,以画唐卡般的精细笔触来复原出了整个一层二层天顶。

水磨石地坪的修复,同样沿用传统工艺,在石子的筛选、颜色的调配上反复实验,几十个样板的制作,才能成就一小块修复面。

“大到建筑外立面,小到一块红缸砖,能保留的全部保留下来了。这是对历史应有的敬畏和尊重。”有关专家如是说。

八旬图书馆将依设计稿“重生”

修缮扩建一期即将竣工,变身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曾说:“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图书馆家喻户晓,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杨浦区黑山路上,有一座年龄已过八旬的老图书馆———旧上海市图书馆。在沉睡了多年后,它将依照最初的设计稿原样重生,变身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向市民开放。目前,修缮扩建工程第一期即将竣工。12月8日,在上海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之际,该馆将举办保护与利用现场会。

黑山路181号,一个未圆的梦

旧上海市图书馆坐落于黑山路181号,建造工程于1934年9月动工,中国式塔楼坐西朝东,最显著的是洋溢中国元素的歇山重檐顶和黄色琉璃瓦。室内采用的也是传统风格装修,大红立柱,藻井彩画,楼道以水磨石铺地。

这一设计出自建筑师董大酉的手笔。当时,建筑界一度涌现“中国古典复兴”设计思潮。留存下来的最初的设计手稿显示,图书馆本应为“井字”布局,然而由于经费原因,只完成了一部分便对外开放,呈“工”字形。

1936年9月,图书馆对外开放,蔡元培在该馆建成时题词:“括囊大典,网罗众家。”意思是希望该图书馆收藏的书籍要包罗万象,兼顾大众与专业读者的需求。可惜的是,开放不到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图书馆被迫关闭。除部分珍本善本书籍事先迁出外,其余的均毁于战火。

2015年初,老楼进行修缮和扩建,计划以“图书馆”的身份重返公众视野。整个工程分成两大块,一是对原有的建筑修旧如旧,二是完成当年董大酉未能从“纸上变成地上”的部分,还原手绘图上的“两翼”建筑。

小到一块红缸砖,能保留的全部保留下来

“扩建不算难,但对老建筑‘修旧如旧’挑战很大。”承接此次修缮扩建工程的上海建筑装饰 (集团) 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有伟说,老建筑的修复最重要的是遵循原真性原则,尽最大可能采用存留下来的原材料。旧上海市图书馆闲置的时间很长,老化非常厉害。比如,该馆的孔雀门是人们入楼之后必经的首道大门。整扇铁门并列多扇,雕刻精美,单独打开不足为奇,但如果合在一起,则会呈现出一只怒屏盛放的孔雀,活灵活现。由于岁月的侵蚀等原因,有些门扇变形严重且生锈,已无法正常打开和使用。施工方将能保留的部件全部保留,打磨、抛光、除锈等十几道工序后换来了它们的“重生”。

而对缺损的部分进行补配,也非常注重传统工艺的沿袭和使用。在一次现场勘查中,工程人员意外发现一楼两处壁龛有精美的彩色雕花,四角分别是蝙蝠图案,居中是个寿字。继而在二楼顶部又发现了部分保存较好的彩绘。由此推断,一楼顶部原先也应该是有彩绘的。施工方请来有30年技龄的彩绘师进行修缮,最终,十多位工匠用了半年的时间,以画唐卡般的精细笔触来复原出了整个一层二层天顶。

水磨石地坪的修复,同样沿用传统工艺,在石子的筛选、颜色的调配上反复实验,几十个样板的制作,才能成就一小块修复面。

“大到建筑外立面,小到一块红缸砖,能保留的全部保留下来了。这是对历史应有的敬畏和尊重。”有关专家如是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