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科创符号张江:知识产权“试验田”里说丰年

2017-01-07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沈湫莎

张江是上海的科创符号,在“张江高科技园区”5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汇集着科技型企业7万多家、200万从业人员和全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2006年,张江拉开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序幕,2013年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园区”。截至2016年9月,园区专利累计申请量82358件,同比增长14.3%。

“上海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上,一直充当‘排头兵’。”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说。20年前,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率先探索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为全国法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如今,浦东新区所试行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三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再次走到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改革的最前沿。这片知识产权改革的“试验田”,一路走来可谓硕果累累。

顶层设计:争做创新发展先行者

在2015年元旦之前,企业要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投诉侵权等,起码要跑两三个地方,现在一个窗口就能搞定。地处张江的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 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资深经理张丽红深有感触地说:“企业知识产权事务从来都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结合,很难把专利、商标、版权分隔开。

‘三合一’改革后,明显感到政府知识产权管理的效能有所提高,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营商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好。”

企业便利的背后,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陡然增加。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局长林本初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权责。他说,通过全面梳理,我们最终明确了新局的9个责任事项,75个权力事项,这些事项原本分散在3个主管部门,又有重复和交叉。

吕国强表示,“三合一”改革并非简单的归并整合,而是对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的全部要素进行重新架构。简单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就涉及3个主管部门,由于要求标准不同,在对企业知识产权的鼓励和资助上,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而将知识产权统一管理后,就可以按照统一标准,综合平衡。据悉,“三合一”改革后仅半年时间内,上海就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金融卡项目,让那些没有固定资产,但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也能获得银行较高额度授信。

优化细节:以人为本服务至上

每月的26日,知识产权法官陈慧珍就会来到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陈慧珍法官工作室”,为企业现场答疑解惑。这项制度从2014年年底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落户张江就开始了,截至2016年10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365件,审限内结案率逾96%。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2015年在上海张江设立分支机构,这也是该机构首次进驻国家级高新区,这不仅对张江高新区内约7万家高科技企业是一大利好,还将向周边拓展,成为区域性知识产权创新平台。

上海国检局在自贸区内,摸索出了一套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的监管新模式。比如,对生物试剂和样品采取分类监管,500多个低风险的试剂、样品取消进口审批,这占到了企业进口总量的70%到80%。而对另一些样品则从一次一批,改为一年一批,一次审批管一年,整体通关速度大大加快。

生物制药和集成电路是张江两大支柱产业,它们都有进出口贸易频繁、批次多、种类杂、数量小的特点,创新了跨境科创监管服务新模式,企业成了最大受益者。

关注企业:“走出去”吃上定心丸

在中微半导体设备 (上海) 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执行总监姜银鑫看来,知识产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战略投入,尤其在技术高度密集的半导体工业领域里,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知识产权纠纷随时可能找上门来。

位于张江的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检验医学即时检测(POCT) 试剂和仪器一体化研发、生产、转化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欧盟、东南亚等40余个国家。2016年,他们为“走出去”的产品买了份上百万美元的全球知识产权复合保险,这也是上海自贸区第一单全球知识产权综合保险。

全球复合保险的优势在于,它将知识产权的众多内容打包起来集中投保,省去企业在多个保险机构之间来回奔波。有了这笔保险做“后盾”,企业能更加安心做研发。“根据自贸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浦东科技发展基金已对新区企业投保知识产权保险费加大了支持力度,最高可获50万元补贴。”林本初还透露,一个包括中国人保、国泰财险等在内的保企对接平台,目前已经在推进中。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