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受伤下落不明性命有虞
被志愿者抓拍到的受伤江豚“康康”身上的鱼钩。
围绕着“康康”展开的爱心大营救在紧张地进行着。
(均郝玉江供图)
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2月5日,江西鄱阳湖江豚保护志愿者用长焦镜头抓拍到一头背上插着鱼钩的受伤江豚,“挂钩江豚”伤口感染化脓,生命危在旦夕。连日来,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渔政人员、渔民、志愿者围绕着这头名叫“康康”的江豚展开的爱心大营救在紧张地进行着。令人揪心的是,截至2月17日下午5时30分,救援仍未成功。
渔政部门紧急发布“寻豚启事”
2月5日下午,江西省江豚保护民间志愿者协会的10名志愿者在鄱阳湖余干康山大堤瑞洪水域巡查时,意外发现一头不时缓缓浮出水面的江豚背部有异物。经长焦镜头拍摄后细看,原来是一个大型锚鱼钩,他们非常担心它可能因伤口化脓而死亡。就在准备施救时,受伤江豚很快游出了人们的视线,再加上当时天快黑,已经无法搜寻。
因当地多次出现江豚被鱼钩钩住破皮感染发炎最后死亡现象,志愿者们担心时间一长会危及它的生命,他们当即报告江西渔政部门,并与中科院武汉水生所专家取得联系。
志愿者们给这头受伤江豚起了一个名字叫“康康”,以期望它能平安。
2月6日7点多钟,渔政部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就开始下湖搜寻这头受伤的江豚,可惜未能找到。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詹书品从志愿者拍摄的照片推测,受伤江豚体重约为50公斤,背部鱼钩是垂钓者甩钩时扎到江豚的。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研究员郝玉江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康康”身上的三锚钩自行脱落的可能性较小,加之初春细菌感染高发,如不及时处理伤口,将危及生命,若获得人工帮助,将大大提高其存活率。
为尽快找到“康康”,江西渔政部门紧急发布“寻豚启事”:专门给沿湖9个渔政部门下发通知并配上受伤江豚的照片,希望各地加强观测,告知渔民,一旦发现立即报告。
2月9日下午3时许,搜寻人员再次用长焦镜头在鄱阳湖康山水域发现了受伤的江豚。他们观察发现,“康康”的创口部位面积较大,三锚钩中的两个钩子深陷它的皮肤内,“康康”在游动时,较之前更为迟缓。
由于这一水域属深水河道,水面宽度达到400米,水深超过20米,捕捞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江西渔政部门决定一边对受伤江豚保持观察,一边请专家帮忙制定围捕方案。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专家与渔政部门连夜商定确定由水生所牵头,在鄱阳湖余干水域围网先捕捞受伤的“康康”,再根据它的实际情况,进行紧急伤口处理和救治。
在人们的视线里时隐时现
2月14日起,渔政执法人员决定正式捕捞这头受伤的江豚。连日来,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渔政人员、渔民、志愿者近百人组成的联合救援队分成搜捕、体检和救护三支队伍,围绕着“康康”展开的爱心大营救正在紧张地进行。
江豚志愿者和摄影爱好者沿岸架起摄像机密切关注;搜救船在江面上来回搜巡,一旦发现,随时下网捕救,专业人员将把“康康”抱到体检救护船上进行救治。由于江豚的皮肤比较脆弱,救护队做了充分准备,防止它二次受伤。
然而,“康康”犹如精灵般在人们的视线里时隐时现。2月14日、15日,搜救人员多次与“康康”擦肩而过。2月16日、17日,“康康”一直未出现在搜救队的视野中。
江豚“康康”的安危牵动了各地江豚志愿者的心,每天都有一批志愿者自发来到这里,轮流蹲守监测。
协调搜救行动的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通过微信告诉记者,2月18日将调整搜救方案,由于湖面风非常大,将只进行定点观测,大规模的搜救进入尾声。他认为,随着时间的延长,成功的可能性在降低,“康康”的伤口感染很可能会遍及全身以致危及生命。
郝玉江表示,由于栖息地的丧失,生存的水质环境被污染和破坏,江豚已被列为濒危物种,是急需保护的物种。即便最后的结果不乐观,但这次搜救行动依然意义重大。
在他看来,此事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长江江豚的濒危现状,进而关心长江生态对人类自身的影响,认识到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才是保护鄱阳湖江豚的根本。
他认为,此次拯救受伤的“康康”,或许可以为以后拯救江豚,提供样本经验。
(本报武汉2月1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