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兰头香味飘得更远更久

2017-03-25信息快讯网

清明节气临近,传统老字号王家沙的“马兰头青团”又是人气高涨,引来不少“吃客”大排长龙。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一春季独有美食的主要馅料——马兰头,全部来自沪郊的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作为长三角区域八成马兰头的供应地,这里日均马兰头产量可达40吨,口感也比野生的更鲜嫩。

马兰头青团的馅料除了松仁、白干,最主要就是鲜嫩的时令蔬菜马兰头。经过挑拣、烫煮加工以后,马兰头馅自带的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仿佛把整个春天的滋味都收入囊中。每天王家沙3万只马兰头青团所需要的七八百斤马兰头,都是由书院镇的浦东第一号家庭农场——乔占家庭农场提供。看似不起眼的乡间野菜,就是在此与人气美食擦碰出了火花。

记者昨天走进农场所在的书院镇余姚村一探究竟,只见大棚内马兰头正在使劲蹿个儿,一片碧绿生青。早在2002年,农场带头人乔文龙就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培育马兰头,从十几个品种中挑选出最适合大棚栽种的,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一点红”,“野生马兰头容易长得太老,吃口差。自从在大棚人工培育后,基本没有病虫害,每年从六七月份开始移栽,十月份就可以多茬收割了。”

当时,乔文龙已是马兰头种植大户。几年前,书院镇实行土地流转政策,老乔从村委会流转了80多亩土地,其中大多数都用来培育马兰头。老乔与几户农户共同成立合作社,联动协作,降低采购农资的成本,在销售中有了话语权。后来,老乔的儿子——乔占回乡创业,和父亲一起采购机械设备,让农业种植实现了半机械化。2014年9月25日,“小而精”的浦东新区第一号家庭农场在此诞生。

如今,在农场的带动下,余姚村周边许多农户也加入进来一起种植马兰头,总面积达到2000亩左右,每天产量可达约40吨,整个长三角区域80%的马兰头都出自这个“马兰头村”。乔占告诉记者,大棚里载种的马兰头,不但一年四季都能保证产量,还能有效改良野生马兰头的品质,“马兰头的最佳上市期是农历正月十五至公历5月1日,其间,马兰头壮实叶厚、味道鲜美。”

为了让马兰头的香味飘得更远更久,农场还尝试对马兰头进行深加工,通过烘干等加工方式,马兰头经过脱水、冷藏,一年四季都可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马兰头产品的附加值也由此得以提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