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茫茫黑暗中的不灭之光
《地下铁道》
科尔森·怀特黑德 著
康慨 译
北京世纪文景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宸
在美国历史上,“地下铁道”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意味着抗争与希望。无数黑奴正是沿着这条由废奴主义者和同情者支持的秘密路线网逃向自由的。
如果“地下铁道”上散布着真实的站点、行驶着真实的列车,这段历史和其中无数人的命运,又将是什么模样?凭借奇诡却不失扎实的想象和让人身临其境的细节描绘,科尔森·怀特黑德漂亮地实现了这个颇有野心的目标。
黑奴的处境和南北双方因此而生的冲突,是美国文学浓墨重彩表现的主题之一,诞生了对南北战争产生直接影响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发社会热烈讨论的《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宠儿》等一系列名作。《地下铁道》富有新意、扣人心弦之处,就是选择年仅十几岁的女奴科拉为主角,让这个无比弱小却满怀勇气的少女去冲撞强大而残酷的制度,通过她的一站站冒险,在我们眼前有血有肉地复原了那个暴虐与博爱同样令人震惊的时代。
故事从佐治亚州的种植园开始。由于母亲选择了独自逃亡,科拉早早沦为孤女。面对冷酷无望的处境,她却一直保持着乐观而坚韧的品质,尽可能地照顾弱小、维护自己的尊严。
对自由充满向往的男奴西泽邀她一起逃亡时,尽管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巨大风险,可科拉还是答应了。趁着夜色,他们克服重重艰险离开种植园,在富有牺牲精神的“地下铁道”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成功来到了南卡罗莱纳州。
南卡罗莱纳州的氛围相对宽松,他们原本打算在这里长久居住,然而由种植园主雇用的猎奴者里奇韦却紧追不舍,打破了短暂的安稳幻觉。西泽不幸被擒惨死,科拉被迫再次求助于“地下铁道”,孤独地踏上了前景难料的旅程。
她侥幸逃脱了追捕,来到北卡罗莱纳州。然而这里白人至上主义盛行,猎奴者和密探无孔不入,逃亡黑奴和帮助他们者将面临遭受私刑惨死的下场,情况异常严峻。“地下铁道”此站的“站长”不得不将她藏匿在几乎直不起腰的阁楼上,但科拉还是落入了猎奴者手中,冒险收留她的“站长”夫妇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猎奴者里奇韦及同伙带着科拉穿过黄热病肆虐的田纳西州,准备返回种植园,将她交给意图进行残酷报复的主人。山穷水尽之际,科拉偶然遇到了帮助逃亡奴隶的罗亚尔一行人,被他们所救,来到了位于印第安纳州的瓦伦丁农场。
在科拉眼里,瓦伦丁农场是一个近乎乌托邦的世外桃源——黑人们集体劳作和学习,自食其力,互相照应。可是,追捕科拉时屡屡受挫的里奇韦陷入了病态的偏执,他联合其他猎奴者袭击了瓦伦丁农场,杀死了农场的重要领袖以及刚刚向科拉表明心迹的罗亚尔,俘获了科拉,强迫她招出“地下铁道”的秘密。在废弃的“地下铁道”里,科拉竭尽全力同里奇韦搏斗,获得惨胜,又一次成功逃脱。
她在黑暗中坚持前行,终于遇到了列车员,踏上了开往加利福尼亚的列车,也走出了我们的视线。
在这趟辗转于各州的旅途中,科拉要提防形形色色的赏金猎人、告密者、暴徒,面临着一次次性命攸关的危机。无数替“地下铁道”工作的人们——无论肤色黑白——都冒着家破人亡的风险救助科拉和她的同伴。正如书中所言:“世界可能是冷漠的,然而人们未必。”这样的大爱,让科拉的逃亡之路虽然步步荆棘,却不失温暖。
科拉身上体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无惧无悔。在逃离种植园之前,科拉就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勇敢。为了保卫外婆传下来的一小片菜地——她生活中希望和尊严的寄托,势单力薄的她毅然同强横的恶棍帮派对抗,拿起斧子当众劈碎了不经她同意搭建在那片菜地上的狗屋,就算之后付出了惨重代价也在所不惜。在暴虐的种植园主责打无辜的男孩时,她下意识地站了出来,用身体护住了男孩,结果招来了残酷的惩罚。科拉的善良、坚韧和胆量,正是让西泽下决心邀她一同出逃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是永不言弃。哪怕过着朝不保夕的逃亡生活,科拉照样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能够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的机会。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她都坚持学习读书写字,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在被推到生死一线的绝境中时,她同样坚持了下来,与恐惧、无助、孤独、悲伤顽强对抗,抓住每一丝可能的微薄希望。
第三个是重塑自我。科拉并非无坚不摧、一路打怪升级的完美主角,也经历了困惑、犹豫和迷茫。这种挣扎的过程,却让她显得更加真切而鲜活。对在童年时就“抛弃”她、逃离种植园的母亲的怨恨和牵挂,死死纠缠她数年之久,她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能毫无负担地去爱。然而通过努力,科拉最终战胜了外在的障碍和内在的心结。她理解了母亲当年的选择,从而实现了“和解”——虽然母亲并没有像她想象中那样过上自由而快乐的生活,而是在出逃时就遭水蛇咬伤,长眠在淤泥深处。
作者用蕴含激情的笔调写道:“这边有一个进入地下之前的过去的你,而那边则有一个新的你一跃进入光明。你用自己的血汗铸就了这一奇迹,你的内心深处埋藏着秘密的胜利。”经过了“地下铁道”的磨炼,科拉终于摆脱了与生俱来的身份和环境束缚,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坚定、清醒、眼界宽广、爱恨分明。
科拉的抗争和无数“地下铁道”同仁的自愿付出,就像在风中飘摇的不灭光芒,虽然微弱,却顽强地照亮了那片即将被晨曦取代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