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珍稀古谱“安家”互联网

2017-04-1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实习生种玫媛) 《碣石调·幽兰》《敦煌琵琶谱》等距今千年的中国古代珍贵乐谱,已有高清版本上网可查。昨天,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高峰团队展示了最新学术成果———具备搜索功能的“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数据库和网站。据统计,经过高清扫描上网可查的古谱页数目前已达6603页之多。

2016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中国音乐史高峰团队,同时确立了“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项目,主要用于收集、整理、研究中国与东亚古代的乐谱,以供研究者所用。追根溯源,中国古代的音乐活动十分丰富,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乐谱及十分完整的乐谱体系。历史上的中国是古代东亚体系乐谱的发源地,并对东亚诸国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遗憾的是,除明代以来的一些古琴谱外,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古代乐谱在中国却荡然无存。这就导致了我国古代乐谱、音乐文化的研究首先在日本(上世纪30年代)、英国 (上世纪70年代) 展开。我国曾掀起过一阵古谱研究的热潮,但研究者们至今为止解读的乐谱大多是从外国人手里转来的信息不全的影印件乐谱 (主要是黑白)。可喜的是,日前来自日本的坂田先生表示愿意奉献他家族收藏的原版古谱。在昨日举办的中国音乐史学高峰团队成果汇报会上,他表示:“作为研究了58年中国古琴的人来说,我很清楚没有原版的古谱,研究将很难进行下去。”此次他奉献出家族收藏的6个版本的原版古谱,“本来就是自日本江户时期从中国传来的,现在重新回到中国很有意义”。

目前,中国音乐史学高峰团队所进行的乐谱搜集、整理、分类、扫描工作可以为我国学者研究中国及东亚古代的乐谱及音乐形态提供权威的一手资料,为重构中国古代音乐建立理论依据,突破中国古代音乐“哑巴”音乐史的现状。团队成立半年多以来,共搜集到古谱及乐书62种 (其中包含一些孤本和同一古谱的不同版本),谱种包括:古琴谱、琵琶谱、横笛谱、笙谱、筝谱、明乐谱、清乐谱等,几乎囊括一切乐谱的种类,在时间跨度上,从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一直到公元19世纪的清代。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的研究,在整理、推动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试图立足国际视野,回答未来音乐研究史发展的宏观问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