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院团展演:从“选不出”到“舍不掉”

2017-04-18信息快讯网

 

民营院团展演:从“选不出”到“舍不掉”-信息快讯网

音乐剧《小城之春》剧照。(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供图)

“今年选节目,难!”2017上海市民营院团展演前天开幕,面对近百个申报作品,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感叹,“为展演选剧目,过去难在挑不出好的,今年难在不知道舍掉哪个。许多原创新编作品质量很高。”最终,评委会遴选出13台新创大戏及8个综艺节目参加展演活动。

展演剧目中现实题材占九成,其中讲述上海人物和上海故事的原创新编作品占大多数,呈现出浓郁的海派特色。“像过去那样拿改编剧本、传统剧本简单排一排,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从整体来看,民营院团对开发原创作品愈加重视。”韦芝说,院团彼此竞争,原创出新能力成为最重要的砝码。

原创作品接地气,海派特色受欢迎

上海民营院团展演活动已经步入第6个年头。每年一度的成果展示,集中体现了民营院团的整体创作水平和演出质量。今年的展演题材丰富,不少取材百姓生活的作品很接地气。

原创沪剧 《绿岛情歌》 是上海文慧沪剧团去年创作的,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崇明人金伟国从“捕鸟人”到“护鸟人”的转变。金伟国有一项祖传的绝活“鸟语”,他能和20多种鸟类“对话”,原本用这项技能捕鸟卖钱的他,后来参与鸟类保护工作,用绝活捕鸟套环。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表示:“沪剧是个传统剧种,非常贴近生活,以真人真事为创作对象,沪剧更接地气,老百姓也感觉更亲切。”

展演剧目如 《担当》 《情与法》《梦中家园》 等作品也均为扎根本地的现实题材创作。这些本土特色浓郁的剧目,很受社区百姓的欢迎,订单不断,演出不断。

上海恒源祥剧团成立于2013年,虽然“年轻”,但其原创音乐剧 《犹太人在上海》 在去年民营院团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榜首,并成功走向海外,登陆美国纽约百老汇爱迪生剧院。这一次,恒源祥剧团又带来话剧 《大商海》 参加展演,该剧塑造了以申霁航、吴慕用、席耀宗为代表的海派商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变化的时局里,顽强创业、勇闯难关的沪商形象。

围绕经典作文章,展现年轻创作者活力

上海现有超过120家民营院团,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上海现代人剧社社长张余认为,民营院团应该成为人才的“蓄水池”,为上海吸纳和留住创新创意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上海的民营院团正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展开合作,挑选、培育优秀的戏剧工作者。

音乐剧 《小城之春》 的创作,就是一次民营院团和艺术院校合作的“试水”。《小城之春》 根据经典电影改编,是一部带有学院派风格的实验型作品,它用民族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展现了东方式的情感和江南地域的韵味。上海现代人剧社邀请上海音乐学院金复载教授担任该剧的音乐设计,指导学生完成这部音乐剧的创作。金复载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曾参与创作了 《三个和尚》 《金猴降妖》 《宝莲灯》 《红河谷》 等影视作品的原声音乐。金复载说,“这次作曲和时尚娱乐有点远,可是却很出挑。作曲、编剧和导演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乐曲的演奏者也大多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年轻人让作品的呈现很有个性,和市面上的很不一样。”

展演鼓励各家院团进行艺术创新探索。今年申报的作品中,上海松涛说唱艺术推广交流中心创作的相声剧 《子曰》,讲述凡人孔丘是如何成为圣人孔子的。该剧用相声艺术技法,借鉴戏剧舞台的呈现方式,清新雅健的风格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不少学校也预定了《子曰》 的演出。

经过这些年的打拼,上海的民营院团不断得到观众的欣赏与市场的认可,已不再是演出行业的“配角”。“梅花奖”获得者、昆曲小生张军的展演作品《我,哈姆雷特》 去年首演后获得好评,先后在伦敦和纽约亮相。该剧以传统昆曲的四功五法演绎 《哈姆雷特》 的故事内核,由张军一人分饰哈姆雷特、奥菲利亚、“父亡灵”、掘墓人4个角色,涵盖了生、旦、末、丑4个行当,完成了一幕精彩的昆曲独角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