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刷屏朋友圈,戳中了妈妈的心窝还是应试教育?
“妈妈,可找到你了!”一群小蝌蚪欢快地喊着。“作业写完了吗?”青蛙妈妈的一句话,又让小蝌蚪瞬间四散游走,“走吧,她不是我们妈妈!”这两天,这一组新编《小蝌蚪找妈妈》在微信群、朋友圈流传。无论小蝌蚪何时找到妈妈,妈妈都问:作业做完了吗?琴弹了吗?口语练了吗?妈妈们尤其热衷转发评论。有不焦虑的亲妈吗?妈妈们纷纷表示被“戳中内心”。
新编作业版《小蝌蚪找妈妈》火爆朋友圈
前天,在一个微信群里,一位家长晒出了一组漫画,一下子引起家长们的共鸣,我们熟悉的小蝌蚪找妈妈最后母子团圆的温馨画面被重新演绎,令人忍俊不禁,除了“作业版”,还有“兴趣班天版”:小蝌蚪们说,妈妈我们作业写完了,琴也练了,口语也练了!青蛙妈妈说,哦,那再报个舞蹈班吧,看你都胖成啥了……小蝌蚪们又是留下一句“她不是我们亲妈”后瞬间四散。
而青蛙爸爸的出场既没让写作业也没让报兴趣班,只说了句“玩去吧”就则受到小蝌蚪们一致欢迎,欢呼着“耶,亲爸!”而爸爸此时的内心戏是:终于可以继续打游戏了……
在众多参与转发讨论的家长中,妈妈们感受较深,一位妈妈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时心里只能默念:我生的、我生的……”学生课业负担是近年来较严重的问题,而一些家庭中父亲缺位子女教育,也让妈妈们倍感压力。
“后妈”吐血分享:逼小蝌蚪们写作业之花样大法
凶神恶煞,贴身监管
写作业心不在焉,一会儿拿支笔画两笔,一会儿到处找橡皮。我们在公办小学,作业不多,我看半小时就能做完的,如果我不催促,她能磨蹭到2小时。我就黑着脸,坐在她旁边,乱动,就用眼睛扔给她一个卫生球。好不容易做完,我也可以解放了。——丁丁妈妈(女儿 7岁 一年级)
什么狠话都说过
不写作业的时候是亲妈,说起作业就是后妈了。我觉得这话一点没错。既然是做后妈,就像一个做后妈的样子。光板脸、瞪眼还不行,谈判、激励和惩罚都得随时跟上。什么狠话都骂过,事后也难过,但是,学渣的爹妈有多苦,你们这些外人哪里知道啊!——平平妈妈(儿子 8岁 二年级)
放低要求,作业做完就行
我家这个小小年纪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字写得稍微有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就要用橡皮擦掉重写,左擦擦右擦擦,把本子都擦破了,气得我不打一处出。每次把我气得大骂:“你想好了再写。”甚至我都几次把他的橡皮给扔了。现在,我已经直接跟他讲:“你妈我不打算把你培养成学霸,只要能做完作业就可以了!”——牛牛妈妈(儿子 7岁 一年级)
作业完成才能看电视
只想着看电视或者找同学玩,作业我不提醒的话,根本想不起来做。没办法,一回家我必须扮黑脸:“作业!作业!作业!全部写完了才能看电视!”为了能看他想看的动画片,他也就只能按照条件完成任务了。我眉心长了多少皱纹,说起来全是作业给逼的。——琪琪妈妈(儿子 8岁 二年级)
从第一天就备好了鸡毛掸子、戒尺
民办小学作业每天都挺多的,如果不抓紧时间做的话,可能晚上十点都未必能睡觉。我也不想变成一个眼中只有作业的妈妈。每次盯作业,我都头大,只有这件事情完成了,这一天,我才算真正可以喘口气。鸡毛掸子、戒尺,自从上一年级就已经备着了,当然一天也没有用过,他淘气起来,我就用这些来敲桌子,他爸爸说这叫敲山震虎。——彬彬妈妈(儿子 7岁 一年级)
做人肉小闹钟
根本就没有时间观念,为了不让老师找我们的麻烦,除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或者告诉他们只有完成了作业才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外,我就是他的小闹钟。跟在后面提醒:“拿到学校用的小汤碗刷了吗?”、“绿领巾放好了吗?”“妈妈该签的字都给我签了吗?”“明天用的书本都放好了吗?”每次说得孩子也挺烦我的。但我容易吗?——球球妈妈(儿子 8岁 二年级)
用摄像头远程监工
我儿子特别皮,根本不服爷爷奶奶管,作业没有完成,也骗爷爷奶奶在作业本上签字。我每天7点钟才能到家,如果等我到家了再谈写作业的事情就太晚了。我干脆买了一个摄像头和录音笔,一回家就让他对着摄像头写作业,全部做完,我在办公室检查好,再放他出去玩。远程监工,效果真不错,分享给和我一样要工作的妈妈们。——小冬妈妈(儿子 7岁 一年级)
让外人去催作业吧
别说作业不重要,回家不提作业能行吗?孩子就是孩子,爱玩的心思是很重的。只是好好说肯定是很重要的。我现在为了不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直接送她到晚托班,写完作业再回家。反正那里有老师会检查,所以,我不用亲自逼。见面就问:“宝宝今天开心吗?”貌似有点奸诈哈。——琳琳妈妈(女儿 8岁 二年级)
戳中的是妈妈的心,拷问的是应试教育
“谁喜欢焦虑,谁不希望孩子有美好的童年,可现实摆在那,人脱离不了社会氛围,人生就那么几次机会,输不起,只能走大家都走过的路。”这是不少妈妈的心声。
“我女儿在南京一所名牌小学念书,有一天,她班上老师问:‘这次谁考到了奥数五星’?5个孩子站起来,老师马上出去捧进来5个冰淇淋,当着全班的面,就发给那5个‘五星’吃。”一位妈妈说起女儿带着哭腔回家复述当时的场景。她告诉女儿:“你要想吃到老师的冰淇淋,从现在开始,不能浪费一分钟,快去做题!”
这位妈妈说,学校的老师鼓励孩子参加民办机构的学习和考试,有的老师亲自带班团购所谓“校外名师强化班”——要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必须参加校外培训。南京的现状就是如此,几所初中名校就认个别培训机构的考试成绩,倒逼小学老师不得不与机构结盟。
警钟已在敲响。心理咨询师赵莹遇到的厌学儿童家长越来越多。一位性格曾十分开朗的10岁小女孩,在南京一知名培训机构综合考试中名列全市前十。妈妈一口气又给她报了两个奥数强化班、三个英语集训班,结果女孩在两次奥数杯赛中故意只做几道题,并表示不再参加培训,否则就不去上学;某名师的小孩也在最近诊断出患有中度抑郁,无法继续学业。
“在那组蝌蚪的漫画里,蝌蚪妈妈根本看不见蝌蚪,眼里只有功课。妈妈面目可憎,蝌蚪同样也看不见妈妈。”赵莹说,表面看,焦虑的妈妈们在为孩子殚精竭虑,实际上是妈妈不停地在向孩子索取安全感。孩子只有每时每刻用功读书,才能换来妈妈的安心。
“对孩子焦虑的妈妈,对伴侣也往往充满掌控感。妈妈的安全感依赖于外在的世界,而非自我内心的成长。”赵莹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在于父母教给孩子什么,而在于父母本身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