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提升养老获得感

2017-04-28信息快讯网

讯(记者 张晓鸣)普陀区镇坪路上,原本的一幢商务办公楼已被改造成拥有近300张床位的全新养老机构“望年荟”,最近将迎来首批入住老人。

这里一到四层是三甲医院岳阳医院的特诊部,不但服务养老院,还同时对社会开放。楼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楼层做“城市客厅”,有书吧、书画教室、手工教室等多功能,不仅在这里养老的老人能够使用该客厅,周边的老人同样可以来这里活动。

走入这里的标准层,就可以参观照护床位,这里有单人间,也有双人间。无论是单人间还是双人间,房间看上去都很宽敞,房间里都挂着无框液晶电视,还有温馨的小壁画,尤其是老人睡的床还是木头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木头床是专门经过设计的,功能类似医院的病号床,可以升降遥控。之所以没有使用医院里的那种金属床,就是特意照顾老人的感受。

“医养融合”提升养老获得感-信息快讯网

类似于“望年荟”这样的创新养老机构,目前在上海开始布局建设的已接近40家,分布在全市各地区,因地制宜,近一两年内就有望推出5000张养老床位,而且明确定价不会走“高端”,立足做让群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服务。据悉,这类养老服务收费最高为每月6000元左右,最低不到3000元。

实际上,筹建并运营这些养老机构的申养公司,是2015年由上海大型国企地产集团与著名开发商万科,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的混合制企业。上海地产和万科分别出资并占股,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医疗技术、医疗资源入股,剩余股份用以激励经营团队,整个运作完全市场化。据介绍,申养公司定位医养服务的运营商,有四大产品:一是针对自理型的长者公寓“澜悦”,二是大型照护机构“望年荟”,三是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智汇坊”,四是康复护理院。已经涵盖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照护和专业护理等目前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并且全面与医疗服务结合。

上海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正积极探索各种城市养老路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医养融合是现在国家大力推行的一种养老模式,但此类项目门槛较高,投入较大,回报周期比较长,租金的承受力相对较弱,在前期需以较低租金来扶持发展。相对民营企业,国企更有优势发展此类项目。以申养公司为例,地产集团下决心盘整出许多存量物业,用于各类养老设施的建设;另一个层面,养老带有公益、民生性质,国家也很鼓励国企承担一定责任。目前在上海多个区所属国有企业已开展此类尝试。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