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选手共同诠释“工匠精神”
来自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电子技术”赛区与中国学生同台竞技。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见习记者 朱颖婕
毛笔书法、珠算、电气安装与维修……昨天上午,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后10个比赛项目(8个中职项目、2个高职项目)的角逐,在上海科技馆正式打响,沪上385名职业院校的学生为观众带来多场精彩纷呈的技能展示。有趣的是,今年的赛场上,第一次出现了几名外国选手的身影。
“走出去”“引进来”深化合作
在“电子技术”赛区,三名身穿黄色赛服的外国选手吸引了不少眼球。他们和其他上海选手一样,正专注地紧盯电脑屏幕,手上则飞快地敲击键盘。
现场项目负责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朱咏梅介绍,这三位选手分别是埃姆林特、库赫和施赖纳,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代根多夫第一公立职业学校。这两天,他们将与来自上海4所职业院校的20名选手共同挑战“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电脑组装”“差错维修”四个项目。项目和赛规均按照国际技能大赛设定。朱咏梅说,这场中外优秀选手同台竞技的比赛,势必会让本土选手更好地领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提升个人的实践技能。
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告诉记者,德国是全球闻名的“制造强国”,其职业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近年来,上海多所职业院校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形式,与欧美国家的几所职业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融合国际办学理念、深化国际课程标准、加强国际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参赛展示提升综合素养
记者在“护理技能”赛区看到,比赛模拟临床场景,考验选手的三种急救技能:骨折包扎固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和静脉输液。上海健康医学院参赛队的带队教师郭智敏认为,专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她提到,在学校里,学生学习技能的方法就是单纯操作,容易流于机械化、流程化。但在这类大赛中,除了必须遵循无菌原则和爱伤理念以外,学生更需要自己判断和处理某些突发特殊情况,便于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
“花艺制作”比赛裁判长朱迎迎表示,这类大赛还是让职校学生向相关企业进行自我展示的平台。就在昨天上午的“礼仪插花”项目中,一名表现出色的选手受到了上海市花木公司的青睐。比赛结束后,双方初步达成签约协议。朱迎迎说,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接企业,为行业服务。学生参加这类比赛,或许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