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茶话】甚时促膝话淞滨——钱君匋与索非的合作与友谊

2017-05-22信息快讯网

【书人茶话】甚时促膝话淞滨——钱君匋与索非的合作与友谊-信息快讯网

 

钱君匋赠鞠躬亲笔诗

 

【书人茶话】甚时促膝话淞滨——钱君匋与索非的合作与友谊-信息快讯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明书店编辑和作者合影。前排左三为索非,二排左四为巴金,后排左三为钱君匋。

 

【书人茶话】甚时促膝话淞滨——钱君匋与索非的合作与友谊-信息快讯网

 

索非著《龙套集》

 

【书人茶话】甚时促膝话淞滨——钱君匋与索非的合作与友谊-信息快讯网

 

巴金著《旅途杂记》

 

【书人茶话】甚时促膝话淞滨——钱君匋与索非的合作与友谊-信息快讯网

 

青年钱君匋

 

【书人茶话】甚时促膝话淞滨——钱君匋与索非的合作与友谊-信息快讯网

 

【书人茶话】甚时促膝话淞滨——钱君匋与索非的合作与友谊-信息快讯网

 

《爱的系念》刊于1928年第六期《新女性》

■王建军

台湾故旧绝音尘,

垂老犹思得一亲;

怅望海天无限意,

甚时促膝话淞滨。

这是1983年6月钱君匋先生写给“世侄”鞠躬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一位“故旧”深深的思念情。这位“故旧”是鞠躬的父亲、当时居住在台湾的索非,他与钱君匋是开明书店初创时期的同事和好友。

鞠躬称钱君匋为“钱爷叔”。在西安工作的他,回上海总要去看望父亲的好友巴金和钱君匋等。他告诉笔者,那次在上海看望钱爷叔,“他当场写下这幅字,没有说什么,对父亲的思念都在字里了。”

后来,这幅字一直挂在鞠躬的书房里,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他说:“我在房间里坐下来就面对着这幅字。”

开明书店成同事

进开明书店前,钱君匋1926年7月任杭州浙江艺术专门学校图案教授。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致力于创作“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抒情歌曲,他与几位同事组建了“春蜂乐会”,创作的歌曲刊发在开明书店出版的《新女性》杂志。由此,钱君匋获章锡琛赏识而进入开明,春蜂乐会也随之转移到了上海。

至于早年就有诗作发表的索非,此时也开始了歌词创作。索非创作的第一首歌是《爱的系念》,钱君匋请春蜂乐会主要作曲家邱望湘作曲,发表于1928年6月出版的《新女性》。“由于这首歌最能代表春蜂乐会的创作理念,同时它的篇幅又较长”,钱君匋很快于1928年8月以春蜂乐会名义出版了《爱的系念》单行本。此后,索非陆续创作了《我要唱唱》《月下》和《只有一个甜蜜的吻》三首歌词,均由邱望湘作曲,分别发表于《新女性》1928年第八、九、十期,后与《爱的系念》一起收入1930年7月开明书店出版的“春蜂乐会丛刊”抒情歌曲集《金梦》。

1927年夏进入开明书店后,钱君匋主要负责音乐和美术图书的编辑,同时为图书装帧设计。索非进开明后主编的一套“微明丛书”,包括描写他监狱生活的三部曲《狱中记》《苦趣》和《囚人之书》,就是由钱君匋负责装帧。在《薇娜》的扉页上,索非还专门印上“感谢君匋设计装帧”的字样。

当时,钱君匋为鲁迅、茅盾等人的著作以及《新女性》《东方杂志》等刊物所作的设计装帧,大获好评,以“钱封面”闻名于上海滩。由于约请他的人非常多,友人丰子恺、陶元庆等拟了一份《钱君匋装帧画例》,除印成单页派发,还刊发在1928年10月号的《新女性》和《一般》上,索非主编的一卷四号《开明》“艺术专号”也刊发了《钱君匋装帧画例》。

巴金与钱君匋是由索非介绍而相识的。那时,刚回国的巴金与索非住在宝光里14号,三人见面后,“就一起到北四川路虬江路口新开的新雅粤菜馆吃饭”,很快“成了经常在一起谈心、看戏和到餐馆吃饭的朋友”。巴金后来在开明书店出版的著作,多由钱君匋设计。

由于在学校兼课过多,无法照顾开明书店的编辑业务,1933年钱君匋辞去开明书店的工作。但他仍利用业余时间为开明的图书设计装帧,也常去索非家作客。

趣味相投编“新辑”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钱君匋离沪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索非则留在“孤岛”上海,与同仁一起坚守在开明书店。1938年7月,钱君匋回上海后,与几位好友合伙出资创办了万叶书店,并亲任总经理。为支持好友的事业,索非与万叶书店有了不少“交集”。

1938年10月16日,由宇文节(钱君匋)、林之材(李楚材)主编、万叶书店发行的《文艺新潮》创刊。这是“孤岛”时期创办较早的进步文艺刊物之一。首期刊载的“特约撰稿者”名单有二十余人,有上海的,也有内地的,巴金、沈从文、索非都在名单中。

索非在《文艺新潮》共发表五篇有关“家庭什锦”的散文:《蛋炒饭》《善女人》《气》《烟酒》《假日》。赵景深在第七期发表的《记索非》中说:《善女人》和《气》等“是很有趣的私生活的记录。我自己写过‘身边琐事’体的所谓小说《为了爱》,因此就更喜欢看索非的这两篇小说了。”

抗战胜利后,上海出版业迎来一个发展时期。1944年万叶书店从合伙制扩为股份制,在天潼路租房,此时又在南昌路买了一栋三层楼作为店址。规模扩大,又有了发展契机,于是索非与钱君匋有了一次合作,这就是万叶书店出版的“万叶新辑”丛书,主编者为索非,发行者为钱君匋。

据现有资料,“万叶新辑”包括“万叶文艺新辑”、“万叶戏剧新辑”和“万叶译文新辑”。由于“文艺”类是原创的诗歌、小说、散文、杂文,所以“万叶文艺新辑”较为著名。作为主编,索非为“万叶新辑”写了“编者献辞”:

我主编这些刊物,并没有什么大的企图,深的意义,以及过甚的欲求和愿望,只是基于一种无能抑止的情绪,想替作者奠定一个新的基地,替书店企划一条新的路线,替读者齐集一些新的读物,替新中国栽植一些新的花木罢了。

如果这件小小的工作能够如分地完成的话,我就心满意足了。

索非将其在抗战胜利后发表的一些杂文辑成《龙套集》,收在“万叶文艺新辑”中。巴金把抗战期间流寓于昆明、桂林、贵阳、重庆、成都等地写成的散文,辑成《旅途杂记》交给索非、钱君匋,也收在其中。《旅途杂记》书后附有一份预告性的书目,其中列有“万叶文艺新辑”十种、“万叶戏剧新辑”九种、“万叶译文新辑”五种。

“万叶文艺新辑”未编号出版,因而具体出版过多少种已无从查考。倪墨炎《钱君匋和他编辑的书》中列了九种,香港藏书家许定铭见过十种,赵国忠《钱君匋四十年代的编辑往事》说“所见共十二种,不一定全”,张泽贤《索非与“万叶文艺新辑”》则列有十三种。笔者所见有十四种,出版时间从1945年12月至1947年5月,按先后分别为:凤子的《八年》、罗洪的《活路》、林珏的《鞭笞下》、索非的《龙套集》、巴金的《旅途杂记》、臧克家的《宝贝儿》、靳以的《血与火花》、田涛的《希望》、丰子恺的《率真集》、蹇先艾的《古城儿女》、梅林的《敬老会》、孙陵的《大风雪》、王西彦的《乡下朋友》、庄瑞源的《孤独者的灵魂》。

“万叶新辑”封面都由钱君匋亲自设计。有意思的是,“万叶文艺新辑”封面有两种形式,许定铭因此说“少见”!较早出版的《八年》《活路》《鞭笞下》和《旅途杂记》,构图、色彩都较简洁,颇显庄重。稍晚出版的十种却换了形式:图案相同,仅底色有变化,图案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插画特色,画面是或坐或立的三个裸体妇女和一个小孩,“颇有‘文艺复兴’的象征意义”。

“万叶戏剧新辑”预告有九种,所见仅五种:李健吾编萨都四剧之一《金小玉》,艾尔玛·莱士著、袁俊译三幕剧《审判日》,舒湮的六幕剧《浪淘沙》,石华父四幕剧《职业妇女》,还有易卜生原著、石灵改编《鲍志远》。“万叶译文新辑”预告有五种,所见仅两种:高尔基著、适夷译《老板》,高尔恰克等著、周姚译《幸福的梦》。

其实,还有“万叶青年读本新辑”,未署主编名,所见有三种:陈适《青年作文读本》、褚藜照《自然科学读本》和林焕平《活的文学》。

“万叶新辑”主编也有署名钱君匋的,因而有不同说法。倪墨炎说“钱君匋主编出版”,这自然有误;许定铭说“由钱君匋及索非合编”,赵国忠说“由钱君匋与索非分别任主编”,张泽贤说“是何原因导致主编易人,不见相关佐证”。其实,主编由索非改署钱君匋,是因为索非去了台湾。1946年8月,索非曾经回沪,两人应该商量了书的出版问题,这从索非返台后主编署名的变化可以看出。

“万叶文艺新辑”主编署名的变化是在《希望》和《率真集》之间。《希望》于1946年6月出版,主编署名索非;《率真集》10月出版,主编署名钱君匋。也就是说,1946年8月之前出版的主编署名索非,之后署名钱君匋。例外的是,1947年4月出版的《大风雪》仍署名主编索非。还有一个不太令人注意的是,主编署名钱君匋的,除《古城儿女》,其他几本都抽去了索非写的“编者献辞”。“万叶戏剧新辑”也如此处理。《金小玉》《审判日》《鲍志远》署名索非主编,《浪淘沙》署名钱君匋主编。1947年4月出版的《职业妇女》仍署名索非主编,也属例外。至于“万叶译文新辑”,均署名索非主编。

“万叶新辑”中最晚出版的品种是在1947年四五月间,那时正处内战,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钱君匋的万叶书店及时调整出版方向,决定向音乐类图书的专业化出版转型,于是削减了文学等类图书的出版计划,“万叶新辑”等图书也就终止出版。这一举措,终使万叶书店成长为以出版音乐读物为主的著名出版机构。

自索非于1945年底离沪去台湾开办书店,钱君匋的万叶书店一直给他提供图书货源,包括“万叶新辑”丛书。1946年8月索非回沪两人曾经相聚,之后再未见面,几十年失去了联系,但钱君匋始终没有忘记在台湾的索非。他非常欣赏索非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创新”的《人体旅行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专为该书写了再版“前言”,开篇就说:“老友索非,半个世纪以前和我是开明书店的同事。由于大家爱好文艺,所以趣味相投,很谈得来。”

1990年,钱君匋把春蜂乐会创作的歌曲合编成《恋歌三十七曲》,索非作词的《爱的系念》等四首抒情歌曲也收在其中。遗憾的是,索非已于1988年在台辞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