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件藏品勾勒半部明清书画史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的《秋风纨扇图轴》(局部)。
近年很火的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传世代表作《秋兴八景图册》(局部)。(均上海博物馆供图)
■本报记者 李婷
上海博物馆近日对历代绘画馆和历代书法馆的展品进行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新陈列中,仇英的《梧竹书堂图轴》、八大山人的 《鱼鸭图卷》 等一批明清书画引人关注。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告诉记者,说到上海博物馆的古代书画收藏,不少人想到的是宋元古书画,其实馆内的明清书画收藏也颇具特色。这里收藏的明清书画有近万件,涵盖各大流派名家代表作,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明清绘画史的发展脉络。其中的“明四家”“松江画派”“清四王”“四高僧”“金陵画派”“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派”等的作品,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中更是翘楚。从数量、质量以及系统性上看,上海博物馆藏着半部明清书画史。
先机:上海曾聚拢江南一批大收藏家
文物,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这么多明清书画精品因何机缘入藏上海博物馆?
凌利中给出的答案是:征集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捐赠、收购等,而上海的一个有利先机是在二十世纪聚拢了江南最主要的一批大收藏家,包括庞莱臣、顾文彬、吴湖帆、钱镜塘、刘靖基、孙煜峰等。比如近年很火的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传世代表作 《秋兴八景图册》,就曾是“收藏富甲东南”的庞莱臣、刘靖基等的旧藏。该图册共八开,描绘的是作者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景色。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亦有江天楼阁、彩舟竞发的江上景色。
董其昌是上海本地人,出生于明代松江府。17岁时,董其昌参加松江府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文章,自以为可以夺魁,谁知发榜时竟位居自己的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考官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太差,文章虽好,只能屈居第二。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发奋学习书法。他先以颜真卿的 《多宝塔帖》 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钟繇、王羲之的法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山水画也渐渐入门。创作 《秋兴八景图册》 时,董其昌已经66岁,是他艺术创作的真正成熟期。彼时,董其昌提倡“以书入画”,用笔墨来表达意境。“你看他那时所画的山水,看不出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水,画中没有地理特征,那是他心中的山水。”凌利中说。
特色:汇聚明清各大流派书画家的代表作
说到明代的书画家,唐寅不可不提。他是“明四家”中个性最鲜明的一个,终生怀才不遇,虽自称“桃花庵里桃花仙”“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但其中的辛酸滋味却不难体味。唐寅25岁双亲辞世,前妻、妹妹接踵而没,29岁得中南京应天府第一名解元,30岁却因友人会试作弊牵连入狱,遭到罢黜,从此绝意仕途。坎坷的人生际遇折射到他的画作中便流露出失意文人哀怨、愤懑、失望的感情色彩,为表现这些情感又常运用比拟、寓意、讽喻、自况等的表现手法。藏于上海博物馆的 《秋风纨扇图轴》 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画中女子,眉目清秀,手执纨扇,临风而立,神情寥落,若有所思。画旁题诗曰:“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明末大收藏家项子京在评论此图的时候便指出:“唐子畏先生,风流才子,而遭谗被损,抑郁不得志,虽复佯狂玩世以自宽,而受不知己者揶揄亦已多矣,此图此诗,盖自伤自解也。”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八大山人 《鱼鸭图卷》 是其艺术创作成熟阶段的代表作。该画作的笔墨已经从方硬峻利转向圆润含蓄,造型亦由夸张奇特转为简练和形神兼备。笔墨浓淡的处理十分考究,生动地刻画出岩石的坚实感、鸭毛的松蓬以及鱼身上鳞、鳍的变化。
据凌利中透露,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清书画,每一件都颇具代表性,有些作品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文献价值。例如该馆所藏的 《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 汇集了明永乐至崇祯朝两百余年400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信札,诸如徐光启、严嵩、文徵明、吴宽等均列其中。这些书信多用行草书写,不少内容可补 《明史》 之疏漏,亦可称是明代书法专辑。又如晚清赵之谦的 《手札》 册,为他的家书,手札的内容为了解赵之谦的官宦生涯和日常生活情况提供了翔实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