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文雅儒素,各禀家风
《一诺的家风》
孙卫卫著
希望出版社出版
■崔昕平
《一诺的家风》,一如孙卫卫一贯的本色创作,书名简洁素朴,主题积极阳光——这是一个关于家风的故事,以十二岁的小学生唐一诺为核心展开。家风是每个家庭在生活过程中不断传承并逐渐定型的家庭风尚,是一种无形的、作用于全体家庭成员的精神力量。怎样将这种无形“赋形”,以鲜活、饱满的人物和自然、生动的故事如盐在水地展现家风,是对一个作家创作功力的检验。《一诺的家风》顺畅地完成了此次“赋形”,让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影响家庭成员一言一行的隐性家风获得了显性的价值呈现,触动人心、感染情怀,同时引发我们对家风营造与儿童成长的深层思索。
这部儿童小说,孙卫卫将视角从展现儿童个体的生活成长、校园成长转向了儿童成长过程中浸润其间须臾不离的家庭环境。作品塑造了一批正面而阳光的当代儿童形象。作为主要人物的唐一诺,是一个家境窘迫的孩子。为了医治患病的妹妹,一家人从农村迁居城市,租住在简陋的城中村。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孩子的成长,一诺不但品学兼优,而且懂事体贴,为了能在市乒乓球赛上夺冠,用奖金帮妈妈交房租,他自己打工挣培训费。十二岁的他心疼外出打工的妈妈,已经能够像个大厨一样在厨房忙碌。与当代众多缺少斗志、不愿吃苦、零花钱要不停、单向度接受爱的孩子相比,唐一诺带来一股久违的清风。唐一诺和蒋松风,可谓一对特殊的朋友,唐一诺家是花钱的窟窿怎么也堵不住,而蒋松风的爸爸则是大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正像书中所说,“按常理,蒋松风和唐一诺是走不到一起的”。这种人物设置颇有深意,并不着力于惯常的由贫富差异带来的冲突,而是突破世俗标准,让蒋松风与唐一诺成为一对挚友。因为蒋松风从唐一诺身上看到了诚信、大气、阳光、不服输的劲头儿。
对几个孩子家长的描绘,加之与孩子社会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工作者的描绘,构成了孩子们生活的典型社会环境。这其中,首先包括唐一诺的爸爸妈妈,他们的诚信、勤劳、坚韧、认真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令人印象深刻。虽然生活中磨难重重,但二人从未放弃做人的准则,努力经营家庭,迎接一次次柳暗花明。而蒋松风的爸爸则是一位有情怀的正面商人典型,虽然家业丰厚,却能做到勤俭自律,行事低调,乐善好施,对自家“公子”从严要求。作品中,罗老师形象的塑造,正面回击了当下诸如教师节送礼等一些所谓“新常态”,借罗老师之口,道出从教者的师道坚守。其他如女教育局副局长、第五校长等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虽以简笔勾勒,同样让我们感到了正气充盈,清风拂面。
正所谓“文雅儒素,各禀家风”。通过对这些孩子与家庭的透视,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阳光般明朗的唐一诺,成长于诚信敦厚、吃苦耐劳的家庭,充满博爱之心、坚守诚信待人的爷爷奶奶,以“能吃苦的人将来才会更有出息”为劳动信条的父亲,在困境中坚守道德底线的妈妈,共同凝聚成这个家庭积极达观、昂扬向上的家风。同样,蒋松风的低调诚挚,源自于他父亲的影响;爱岗敬业的罗老师,出身于教育世家。而周宇飞的优越感和对一诺的心生妒忌,也在其父的“当大官”、做“人上人”的价值反思中找到了答案。
孙卫卫以自己秉持的本色创作,以现实主义情怀观照下的家风讴歌,传递出理想主义的光芒与力量。叙事语言不作过多渲染,如口语般朴实无华,不花哨,却能直入人心。作品由一系列颇具典型性又极为生活化的故事组成,笔力从容,起始时不多用力,转折时也不过多铺排,而是自然地讲述,自然地呈现生活的百味,叙事节奏仿佛顺着生活之流自然流淌。虽如此,细读之下,看似平静的故事实则波澜起伏,起承转合,密实度很高。结局部分的设计也非常有意味,突如其来的收束,没有比赛结局,也没有大团圆式的交代。但故事并未因此而留下戛然而止的遗憾。作品传递着这样的意味:胜负、结果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家庭、个体,一份面对未来的希望与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才是生活之旅昂扬前行的真正动力。
《一诺的家风》生动诠释了家风对于儿童成长所发挥的潜移默化而又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力。作品中所竖起的一个又一个正面形象,成为弘扬传统中华价值观、传递风清气正社会风尚的承载者。书中这些普通人的事迹,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家风,无不释放出令人感动的力量。这样的文字,如同缕缕阳光,穿越杂质,令人心生温暖,倍感胸中豁亮,未来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