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重视试管婴儿规范与安全性

2017-06-20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目前在中国出生的孩子里,借助辅助生殖技术降生的宝宝占1%,在上海这样的沿海发达城市,该比例可能已超过2%至3%,这是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日前,由上海仁济医院和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浦江生殖医学论坛暨IFFS国际生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被誉为“生殖界联合国”的国际生殖医学联盟(IFFS)与浦江生殖医学论坛组委会携手召集了全球专家,就辅助生殖前沿技术的发展、规范与安全性展开热议。

靠辅助生殖技术赶“二孩”末班车,不完全靠谱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

仁济医院生殖中心临床主任、上海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孙赟透露,2016年,有“二孩”需求的妈妈们到仁济医院生殖中心就诊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0%,不孕妈妈平均年龄较2015年增长1.7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数量增长更为明显,45岁以上求助生殖中心的也有不少。

这其中不乏大量的70后妈妈。为了赶上生“二孩”末班车,她们靠辅助生殖技术求子。在医生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完全靠谱。

“对40岁以上的女性来说,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会大幅下降。”本届大会共同主席、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陈子江教授称,从医学和社会学来看,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至29岁,最好不要超过35岁,男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至35岁。35岁以上女性要想怀孕的话,会面临怀孕难、流产率高,以及并发症和畸形发生率增高等问题。

据英国人类生殖与胚胎管理局公布的《不孕症指南》报道,35岁女性生育能力仅为25岁时的50%,到40岁时下降到35岁的50%。女性35岁后生育,子代的唐氏综合征和其他遗传缺陷风险会显著增加。流产风险会从30至34岁时的12%,上升到35至39岁时的18%。35岁以上女性孕期妊高征、贫血、妊娠糖尿病、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风险增加。

“有生育需求的高龄女性增多、生育力下降、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加、生育风险增加等,都是医疗业面临的巨大挑战。”陈子江说,“二孩”政策的放开给妇产科领域带来了更高要求,“二孩”孕前评估也变得至关重要,即经过科学评估,以判断一个家庭是否适合孕育“二孩”。

暂无研究显示试管婴儿和普通宝宝有区别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安全性也备受各界关注。试管婴儿和普通宝宝到底有没有区别,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专家解释,辅助生殖技术指的是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降生,就是使用该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方法生育的婴儿,轰动医学界。因此,辅助生殖技术又被俗称为试管婴儿技术。

“30多年来,全球诞生了800万至1000万名试管婴儿。”本届大会共同主席、生殖专家黄荷凤教授称,暂无证据显示辅助生殖技术会诱发子代疾病。

针对试管婴儿无法生育的传言,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已结婚生子。在我国,专家也密切关注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问题。2008年起,上海各家生殖中心曾联手开展一项大样本回顾研究,抽取了10年间8500多名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子代。结果显示,与上海同期所有自然受孕出生的子代相比,辅助生殖技术是安全的,两者在先天缺陷发生方面没有差异。

在2017年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有多个项目正是围绕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领域。“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太快,我们遇到很多新问题,诞生了很多交叉新学科。比如肿瘤生殖学,就是研究年轻肿瘤患者如何做好生育力保存。”黄荷凤称,本届论坛的宗旨是“拓宽生殖医疗思维,接受新一代医学挑战”,生殖调控、高龄与卵巢储备低下的助孕、生殖医学临床相关遗传学问题都是热议焦点,论坛将就关键技术与操作形成规范与指南。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