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和他的“阿达西”

2017-07-09信息快讯网

“亲爱的妈妈:

 

您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我本该在家照顾您老人家安享晚年,但儿子在江西省南昌市也有一个‘家’要打理。现在,我的餐厅成为家乡人在南昌市的联系点,餐厅名字叫‘新疆阿布拉江烧烤王’,当地人都称我为阿布拉江……”

 

今年5月8日,阿卜杜拉一改打电话给母亲报平安的习惯,提起了笔,给远在几千公里外的母亲写了一封长信。

 

“我经常在忙完店里的事后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想了很多问题,也把我来南昌的15年经历好好地理了一遍,觉得应该写一写,把我的想法告诉您老人家,如果您老人家觉得我讲的在理,就请您老在家中把我信中的内容给亲朋好友讲一讲……”

 

汉族“阿达西”:亚克西!

 

阿布拉江本名叫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因为名字太长的缘故吧,被汉族朋友叫成了“阿布拉江”。他开的那家新疆阿布拉江烧烤王餐厅由此得名,餐厅在繁华的南昌市广场东路。

 

早上6点,广场东路还没有完全苏醒,阿卜杜拉的餐厅门口,第一批馕已经出炉,馕饼的奶香传出半条街,赶早上班的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向店里年轻的新疆烤馕小伙伸出一个手指头,买走一个馕。

 

平日,熟悉的客人们来到餐厅买馕或是吃大盘鸡,都会笑着对阿卜杜拉打招呼———“阿达西”。

 

“阿达西,就是朋友的意思。”阿卜杜拉一边用流利的汉语解释,一边拍着胸脯,长期在两种语言环境中切换,他的肢体语言变得特别丰富。

 

“亲爱的妈妈,儿子出来这么多年,没有这些汉族阿达西的帮助,我什么都干不成,更不要说开餐厅当老板了……”阿卜杜拉在信中说。对于汉族“阿达西”,他心里充满感激。

 

阿卜杜拉的家在新疆和田墨玉县扎瓦乡,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997年,他告别家乡和亲人,跟着亲戚来到内地闯荡,做起了新疆人在内地最常见的买卖———卖葡萄干。

 

当时的葡萄干两块钱一两,“两块钱一两”就成了阿卜杜拉学会的第一句汉语,很长一段时间,他只会说这一句汉语。

 

“葡萄干咋卖?”“两块钱一两。”“兄弟,你是新疆哪的?”“两块钱一两。”……这是他当年在江苏南京的大街上出过的“洋相”。但是,在这座大城市,他并没有感到恐慌,也没有感到无着落,被他逗笑的买葡萄干的市民,热情地领着他,走了大半个小时,帮他找到了落脚的地方。

 

等到能用汉语说出自己的家乡,能顺利找回住处后,阿卜杜拉开始了单飞。2002年国庆节前夕,他带着妻子茹则妮莎罕·扎克尔来到江西省南昌市。由于没搞清客运和货运的时间差,夫妻俩在南昌火车站等了3天,才接到姗姗来迟的葡萄干。

 

“全身上下只剩下40块钱,火车站遇到的那些汉族兄弟都是初次相见,这个送盒炒粉,那个递瓶水,愣是扛过了那3天。”

 

当时,南昌火车站开出租车的、摆摊的朋友问他:“兄弟,你叫什么名字?”“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哦,阿布拉江啊。”阿卜杜拉的名字,就这样成了“阿布拉江”。

 

“两块钱一两”的笑话自然不会再有了,但用普通话交流对阿卜杜拉来说并不容易。他十分感念困境时热情相帮的汉族“阿达西”,见面时,他会热情地张开双臂拥抱他们,却总是叫不准对方的名字,只能根据对方的长相,用“大肚子兄弟”“眼镜兄弟”“长头发哥”这样的代号录入手机通讯录。

 

当时在南昌火车站南站派出所工作的徐勇是个例外,他是阿卜杜拉唯一能准确叫出名字的汉族朋友,也是少有的能把阿卜杜拉的名字叫准确的一个。俩人在南昌火车站开始了这段友谊。

 

当时,火车站开展综合整治,流动摊点被取缔,阿卜杜拉一时难以理解,徐勇耐心地向他解释,并为他担保租下一间店面。后来,分店开的多了,徐勇又提醒他最好注册一个公司,以便规范管理……来到南昌这些年,每个关键节点,几乎都有徐勇的热心帮忙。让阿卜杜拉遗憾的是,这个兄弟不喜欢吃羊肉。徐勇在工作中遇到寻求帮助的新疆人,会找到阿卜杜拉做翻译;能以这种方式“回报”徐勇,阿卜杜拉感到开心。

 

2006年夏天,干果生意不好做,阿卜杜拉把妻子留在南昌,自己到周边省份寻找机会。在浙江萧山汽车站,他遇到了一位卖煎饼的河南大嫂,这位大嫂主动提出教他做煎饼。

 

大嫂耐心地教,阿卜杜拉认真地学,很快学会了。“大嫂一再说大家一起做,有钱一起赚,但我觉得不能影响大嫂的生意。”10多天后,学会了做煎饼的阿卜杜拉主动离开了萧山。当时汉语说得还不够熟练,离开时,他不知道那位大嫂姓啥。

 

正是靠着那位大嫂传授的手艺,阿卜杜拉在南昌慢慢站稳了脚跟。几年后,他专程去萧山寻找那位河南大嫂,凭着记忆找到了当年的汽车站,发现那里已经变成了一栋大楼……无数次,阿卜杜拉给妻儿们讲起这位热情、善良的大嫂,说那是他们全家的恩人;无法找到这位大嫂并致谢,一直是阿卜杜拉心中的憾事。

 

“跟好人交朋友,你的花儿会盛绽。”阿卜杜拉说,在内地闯荡、创业20年,他深深体会到了维吾尔族的这句谚语。

 

特制烟囱:清新与共相亲相融

 

“来南昌这些年,困难的时候也多。我一直记得妈妈您教我的,不管多困难,一定得守住自己的底线……”信中,阿卜杜拉向母亲倾诉。

 

阿卜杜拉为人讲情义,做事守“底线”,与他有过交集的南昌人,都喜欢、尊重这位维吾尔族“阿达西”。

 

无论是推着手推车卖葡萄干、煎饼,还是在繁华的街道上开店,有一个做事标准阿卜杜拉却从没变过:绝不以次充好、乱要价,绝不缺斤少两。

 

一年冬天,阿卜杜拉从老家给徐勇带了一块切糕,奶油的浓香,果干的甜腻,让徐勇差点咬了舌头。

 

“为什么你不卖切糕?”

 

“这边的材料不全,做的不正宗,就不能卖。”

 

……

 

2011年,阿卜杜拉在铁路西村正儿八经地开起了第一家店面,一家烤羊肉店。当时,南昌市的烤羊肉店不在少数,但大多生意不好。阿卜杜拉一家家上门品尝,找原因,才发现问题出在肉上———羊肉不新鲜。他决定,一定要让南昌人吃到新鲜、正宗的新疆烤羊肉。

 

从此,阿卜杜拉每天都要穿越大半个城市,来到南昌郊区的牛羊肉定点屠宰场。从山东拉来的羊养在这里,经过卫生检疫,宰杀后再运到店里。屠宰场员工刘光华感慨:“定点宰杀一头羊要20块钱,好多人都不愿意花这个钱,阿卜杜拉从来不省这个钱。”

 

“我们的习俗一定要现宰现杀,那样肉才新鲜,但当街宰杀不卫生。”阿卜杜拉说,“牛羊肉定点屠宰场处在郊区,有树有村庄,养着羊,很像我的家乡。”

 

“都说没到过天安门,不算去过北京。没来过八一广场,也不算到过南昌。”现在的阿卜杜拉把南昌当作第二故乡。在店里,他经常搜肠刮肚地拼凑出完整的句子,向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地客人介绍八一广场的来历。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阿卜杜拉的烤肉炉子上有个不同一般、特别高的烟囱。烤羊肉容易冒烟,污染空气,阿卜杜拉为此特意定做了一个高过住户楼层的烟囱,把烤肉的烟送上了高空。

 

“大家上班辛苦一天,回家开窗通风,闻到的是烟味、烤肉味,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肯定会不高兴。”这个粗中有细的新疆汉子说。

 

在一旁开食杂店的朱小花说,阿卜杜拉不仅羊肉烤得好,更难得的是总为他人着想。

 

阿卜杜拉的生意越来越好,事业“花儿”美丽绽放,目前光员工有32名,都是阿卜杜拉的老乡。阿卜杜拉手把手地教跟着自己出来的每一个年轻人,教他们学会做馕、烤肉;每天店面开门第一件事,他都要给员工讲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的道理,还教他们学说“欢迎光临”“好好吃”“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并培养他们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比如揉面后不能直接抓钱……通过考核流程后,阿卜杜拉鼓励他们“单飞”,帮助他们找店面、开分店,在当地落地生根。

 

红领巾:“围”系美好红火未来

 

在给妈妈的信中,阿卜杜拉特别提到了老人家日思夜想的孙女。

 

“妈妈,您的孙女阿依谢姆现在是家中的‘大人才’了,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时还给我当老师。现在大家都讲交往、交流、交融,她们这一代要生活好,就要多学习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祖国大家庭中生活得快乐幸福……”

 

放学铃声响起,金盘路小学大门口热闹了起来。在附近派出所刚刚办好居住证的阿卜杜拉,一眼看见走出校门的女儿阿依谢姆,蹑手蹑脚靠近,拍了女儿肩膀一下,阿依谢姆惊吓着回过头,转而一把搂住爸爸的脖子。

 

12岁的阿依谢姆从小就在南昌长大,是他们一家以及全店汉语说得最好、汉字认得最多的一个。

 

“老板,我的馕包肉好了没有?”一句毫无磕巴的“马上”应声而来,说话的是阿 卜杜拉的大儿子、20岁的买买提,他现在是阿卜杜拉的得力帮手。客人点菜时写的字,难免会有认不出的,这时就只能求助放学回来的阿依谢姆了。

 

买买提还学会了使用拼音输入法打字,在翻译软件的帮助下,能在通讯录上记下朋友的姓名。阿依谢姆能准确叫出所有好朋友的名字,自如地进行表达,“徐子仪给我教过跳绳,但因为跳皮筋,把脚给跳大了……”

 

只读了小学的阿卜杜拉认为,这就是学习文化的好处。两年前,阿卜杜拉带着阿依谢姆回老家探亲,村小学的老师听说后专程找上门,劝说阿卜杜拉不能再带着阿依谢姆到处走了,孩子一定要读书。阿卜杜拉再三告诉老师,阿依谢姆正在内地读书呢,但老师就是不信。后来,阿依谢姆拿出了书包里的红领巾,老师这才相信。

 

徐勇记忆最深的是,曾经阿卜杜拉的手推车上,一边放着干果、煎饼,一边坐着洋娃娃般的阿依谢姆。10多年来,阿卜杜拉在南昌搬了十多个地方,但始终坚持把阿依谢姆带在身边。在南昌市民族宗教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可爱的阿依谢姆一次次被安排就近入学,没有耽误一天学业。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2016年9月,阿依谢姆从新建区望城新区中心小学转到金盘路小学,让阿依谢姆开心的是,开学的第一课恰恰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不学习文化,就像听不懂妈妈说的话,眼睛看不到路一样。”阿卜杜拉这样形容。

 

阿卜杜拉开的餐厅墙壁上,挂着民族大团结宣传画,暖意融融。餐桌上,摆放着《民族知识小读本》。“我的餐厅就是民族团结的宣传窗口。没有汉族兄弟的帮助,我什么都干不成,更不要说开餐厅当老板了。”

 

在给妈妈的信中,阿卜杜拉说了自己做的一件感到自豪的事情。

 

“妈妈,我在今年春节前,到南昌市青山湖区慰问了5户汉族困难群众。春节后,又去了南昌市安义县看望慰问了10户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给他们送了羊肉和慰问金。民族团结一家亲,妈妈,您知道了肯定会高兴的……”

 

离家20年,阿卜杜拉以书信方式,对母亲、对乡亲诉说心声。

 

“我相信,在内地,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生活也会越来越好。”阿卜杜拉笑着对记者说。

 

新华社记者 高皓亮 于涛(新华社南昌7月8日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