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打破了吃桃的潜规则

2017-07-17信息快讯网

 

孙悟空打破了吃桃的潜规则-信息快讯网

从齐天大圣到孙行者,美猴王的命运波折始于蟠桃会。在社会学的意义上,蟠桃会遮盖了暴力争食的历史,大家都那么厉害,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势必经过漫长和复杂的调停。但孙悟空作为外来者,将调停的平衡打破了,引发了不安。他的“齐天”之欲表现为“我要和你们吃一样的东西”。图为以《西游记》为底本的电影《大圣归来》剧照。资料图片

张怡微

七月 中,电影《悟空传》上映,同名小说是早期网络文学的代表作,文如其名,《悟空传》直接来源于《西游记》,是在电影《大话西游》掀起的解构风潮中,对《西游记》的一次大胆任性的改写。电影《悟空传》和电影《西游伏妖篇》之间,相隔不到半年。《西游记》长期处在改编现场,大型影视改编作品之间的时间差很短。越来越花哨奇观的改编,并不见得让取经故事更复杂。反倒是回到原作,回到一切“大话”的源头,我们会发现这个“老幼皆知”的文本里,有太多被错过的“言外之意”。《西游记》作为和《红楼梦》分享了类似地位的中国古典小说代表作品,对它的精读,从来不会是多余的。

———编者的话

情关西游

李卓吾于世本 《西游记》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一节,玉皇大帝给孙悟空看管蟠桃园的执事时评点道:“着他管蟠桃园,分明使猫管鱼,和尚守妇人”。可见李卓吾和孙悟空对玉帝的看法是一致的。

李评前半句说的是食欲,后半句话说的是人欲。熟悉 《西游记》 故事的读者知道,这两种欲望,其实孙悟空都不算有。踏上取经之路之后,孙悟空很少肚饿,最爱肚子饿的是唐僧和猪八戒,他们一肚子饿,就会惹来妖怪。另一方面,孙悟空火眼金睛最重要的辨别力就指向女妖,他不仅从不觊觎美色,还因为女妖和唐僧大吵,吃尽苦头。

唯有在大闹天宫时期,孙悟空爱吃仙果又爱喝酒。奇怪的是,孙悟空明明吃了很多桃,第五回的回目中却仅以“乱”会代指,文中特意提及“搅乱蟠桃会”一句。顽猴把“九转金丹”当“炒豆”吃,判的也不是“暴殄天物”之“乱”,而是“偷盗”。“扰乱”是行为的效应,意指秩序受到了破坏。偷盗则是对他人之物的主权的侵占。是这两件事最终令孙悟空惹下滔天之祸,他粗暴地揭去了附着于食物背后的权力、秩序的谜语。

“蟠桃会”很有意思,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讨论,是孙悟空把吃桃的潜规则打破了,他的“齐天”之欲首先表现为“我要和你们吃一样的东西”。这背后的意涵有两重。

首先是饮食与暴力。

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维萨在她的 《饮食行为学———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 一书中写到了饮食文明与其背后潜藏的暴力的关系。她说,“在我们头脑中某个隐秘的地方,或许隐藏着同类相食的念头———人类有可能变成食物,并且互相吃掉对方。当某个生命体试图吃掉另一个生命体时,暴力就成为一种必要手段。……暴力是能吃到食物的先决条件;而餐桌礼仪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抑制暴力。”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期对于食物的狂热嗜好,并不是在追求“变得神圣”,相反是要打破神圣,这种行为的结果导致暴力的产生———齐天大圣单挑天兵天将。蟠桃会遮盖了暴力争食的历史,大家都那么厉害,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势必经过了一番漫长和复杂的调停。但孙悟空作为一个外来者,将调停的平衡打破了,引发了不安。故而,在平定孙悟空之后,天庭又举办了“安天大会”。

另一方面,所谓的“胜会”之礼,还有瓜分正果之后,其他人所难免遇到的匮乏之感。《西游记》 第九十三回,五圣走到舍卫国的孤独园寺,寺中僧人摆上斋供,八戒饿的不行,“馒头、素食、粉汤,一搅直下”。方丈们分成两部分,有知识的看三藏威仪,好耍子的都看八戒吃饭。这个时候沙僧捏了八戒一把,说“斯文!”八戒回答:“斯文斯文,肚里空空。”餐桌礼仪不仅包括要理解、品评食物的斯文,还包括维护餐会秩序之斯文。猪八戒是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喝多了才调戏嫦娥。卷帘大将也是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就被玉帝贬下界来,受到重罚。

清代神魔小说 《女仙外史》 第一回也有一场蟠桃会,与西游故事密切相关。“蟠桃每人一颗,上帝、三清、佛祖各两颗,唯释迦如来是三”,这就分出了各自的位序。吃桃的氛围很融洽,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也得到一片。观音菩萨有“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是孙悟空最讨厌的东西,金箍儿则授予要吃唐僧肉的红孩儿,变成五个箍儿,一个套在他头顶上,两个套在他左右手上,两个套在他左右脚上。这件事到了 《女仙外史》 中,导致善财童子没法伸出双手来取桃子。南海大士网开一面,让善财两手分开,接去桃子,吃完再使之合拢。

最后,多一颗桃子,王母娘娘要送即将下凡的嫦娥。此时已是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吃味,揶揄“谁谓仙家无情? 以我看来,比凡人还胜。请看王母剩下蟠桃,独与嫦娥,若说不是有情,因何不多送我一颗?”老君说:“前次蟠桃会,他一人偷食许多,今止一个,岂能遂意? 怪不得他要争了。”在清代,孙悟空终于有了自己合法的桃子份额。

《西游记》 中,作为食物的蟠桃,除了有象征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纪年。《西游记》 第二回,孙悟空与须菩提对话,须菩提问他在洞中多少时。悟空道:“……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须菩提说:“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烂桃山成熟的自然时间和天庭蟠桃的成熟时间拉开了两个不同的时空,后来鲁迅在 《故事新编》 中“约摸有烙十张饼的工夫”;“约摸有烙三百五十张饼的工夫”;“约摸有烙一百零三四张饼的工夫”是相似的书写策略。

从吃“七次饱桃”,到如猫守鱼一般看守蟠桃园,再到因桃获罪……孙悟空直到取经路上变成小虫吃桃才算真可爱,他俫嘴道:“不好吃,不好吃!”好坏是比出来的,难怪八戒冷笑,“还不知他是会吃桃子的积年哩!”

(作者为青年作家)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