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核心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系统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以此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优秀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党认识和把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总体框架,为全党和全社会做好各项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提供了行动指引。
一是在关键阶段、关键时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旗定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改革,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深刻阐明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系统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
二是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实践经验,为更好凝聚各方面力量、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实践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三是科学分析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提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新要求”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四是肯定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巨大成绩,提出继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的鲜明要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手抓理想信念教育,一手抓纪律建设特别是政治纪律,紧紧扭住“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明确和追究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断拧紧管党治党的螺丝,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是我们党具有鲜明自我革命精神和极强自我修复能力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讲话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提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新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积极响应总书记提出的“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的号召,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五是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赵杰(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