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道德模范”的精气神厚植入这片土壤

2017-08-05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首席记者顾一琼) 本月起,工作、生活在闵行区的“先进模范”们将获赠一张“礼遇卡”。凭着这张卡,他们将在全区十多个行业数十家单位的近200个窗口网点享受专项服务。就医,有专人陪同;去银行办业务,有贵宾通道;邮政、水电等公用事业单位,会根据实际送服务上门……下个月,高铁虹桥站也将专门辟出“道德模范”专门空间站点。

一群先进模范的存在,对于一片城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文明城区,其灵魂又在何处? 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闵行区紧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主线,大胆破题,率先提出“礼遇模范”,倡导社会各界关爱模范、尊重模范,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而先进模范身上生动演绎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由此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百姓日常,滋养这片厚土。

闵行区,上海中心城区拓展区,区域面积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4万,其中外来人口127万。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瞄准“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主城区”的闵行区,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从量的扩张步入质的转变,城区面貌、管理和文明程度有了全面提升,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文明素养有了更高要求。“创全”因此成为闵行区的内生动力。正是在这一动力作用下,“可爱的闵行人”评选坚持了17年,先后评选出136个模范个人和集体。每个街道也都有了推选道德典型的品牌。目前,在闵行区域内工作、生活的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荣誉获得者就有52人。

闵行区不缺先进模范,但如何将模范的精气神厚植入这片土壤?“礼遇模范”可以诠释闵行的理念:一个文明城区的灵魂所在,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而这一价值导向,需要体现在制度设计、政策安排和日常生活中。“礼遇模范”关注的是模范的获得感,扩大的是模范的辐射力,倡导的是尊崇德行的公序良俗。

这是一项推进异常顺利的工程。很多窗口单位欣然应邀加入“礼遇服务”行列,还帮着出谋划策。农业银行闵行支行负责人说,这不只是简单的绿色通道,“礼遇模范”要融入支行的日常制度;市南供电公司负责人表态,要把这项服务做成品牌,影响整个行业。

这是一张急速扩容的服务资源清单,更多行业、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表示要为模范们做些什么。

王海滨,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候选人,领到礼遇卡时坦率地表示:“这是钱买不来的尊重,感觉特别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