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中的“陷阱”,你中过招吗?
最近几天,山东籍大学生李文星遇害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作为一名重点高校毕业生,李文星毕业后通过招聘平台求职,谁知,却被平台内的虚假信息所骗,落入了传销团伙手中,最后其尸体在天津G104国道旁的一个水坑内被发现。事件一出,许多网友在各社交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此,本报记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有你安Union”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都认为网络招聘平台应当负起责任。
现象
求职陷阱“屡踩屡中”
就在李文星遇害事件的几天后,天津警方又通报了另一起年轻人误入传销死亡案件,被害人为年仅25岁的山东青年张超。与李文星相似,张超在辞掉云南的工作后,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去到天津,找一份“新工作”,没想到,却在刚到天津的第四天便遭遇不测。
暑期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寻找假期兼职的高峰期,也是“秋招季”的开启。伴随着企业招聘途径越来越多,求职陷阱也层出不穷。本报就曾报道过《人未上岗已背上2万元培训债务》。求职者小徐在网上投递简历后,接到了一通来自未投简历公司的面试电话。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下,他前往该公司,却被迫办理了一份2年的分期贷款。
同时,公司以其能力不够为由,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并承诺在培训期满后为他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在培训时,小徐却听已经“毕业”的前辈说,公司培训的内容非但可有可无,甚至连工作也不会好好地找,只是应付一下当作是履行协议中的义务。当小徐上门与公司负责人对质时,对方表示,协议已经签订,他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小徐只得向工商等部门反映情况,通过与企业协商拿回了部分款项。
除了这一类的虚假招聘之外,例如企业向求职者收取押金、索要体检费等行为都是求职者不小心掉进的招聘陷阱,在调查中,3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历过网络求职的骗局。
声音
网络招聘需实现有效监督
此次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正是因为无孔不入的传销组织,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严治。也有人指出,招聘平台、学校等各方面因素都未起到应尽的义务。在调查中,90%的受访者认为相关的招聘平台应该承担起责任。
劳动报记者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尝试输入“急招”、“高薪”等关键词,共有四千余岗位候选跳出,其中不乏主管、经理等令人眼馋的职务。网友“阳光”就提醒道:“不要被一些看似美好的描述所欺骗,这些企业往往都是‘卖羊头挂狗肉’。”还有人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既然求职者在该平台找的工作,该平台就应该对其负相应责任,“这就好比我去家政公司找个保姆到我家工作,如果保姆偷了东西,我除了向她追责之外,肯定会让家政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除此之外,更多的网友呼吁相关部门是否能携起手监督网络招聘平台。网友“追逐自由”留言表示,“网络招聘平台担责无可厚非。与此同时,若想让平台完成核查工作,离不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工商或者是网管等部门的配合,只有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实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