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日晷被人刻字,校保卫处:正在调查监控查找责任人
本文图片均由清华大学学生提供
8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多位清华大学在校生处获悉,位于该校大礼堂前草坪南端、清华学堂与第二教学楼之间的日晷有被人刻画的痕迹。
清华在校生向澎湃新闻提供的图片显示,刻画的痕迹位于晷面上半部分,笔画有十几条,在晷面上呈浅白色,十分突兀。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因开学,从8月14日起已“停止校园参观”。当日,不少游客看到相关告示牌后,只得转身离去。清华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说,开学后,游客只能在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学校没有重大活动的情况下参观校园。
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清华园风物》记载:位于校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在这座日晷的下部底座上,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铭言:“行胜于言。”有中文及拉丁文两种语言。
1920届是清华大学优秀的毕业年级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岱孙、化学家曾昭抡、陈可忠、萨本铁、赵学海,植物学家张景钺、政治学家萧公权等,均出自于这个年级。1920年春,庚申级同学毕业前夕,大家商议要做一纪念品向母校献礼,经反复磋商后选定了日晷方案。它可供同学们上下课守时的参考,同时亦含有惜阴、即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思。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在校庆大会上还进行了日晷基金的认捐仪式。1960级校友郑志佳宣读日晷基金捐赠倡议书。倡议全体研究生校友捐赠设立“新日晷雕塑建造专款”,主要用于新日晷雕塑的建造及后期维护。
清华大学工作人员曾在2011年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于对老日晷的保护,老日晷将入存校史馆进行展放,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原样的复制品。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风化严重,再加上以前已经对老日晷进行了数次修补,现在已经无法对老日晷进行修缮,因此学校才作出这个举措。
这名工作人员说老日晷并不是法定的“文物”,但它是清华大学的一个象征。对于日晷的保护,加围栏等措施并不现实,更多的人喜欢近距离接触日晷,学校也并不希望对此进行干预。虽然将它放入校史馆,但是将来校史馆完全建成后会对外开放,这样大家仍然能够观赏,其文化承载的作用还在。
此次被人刻画,位于清华大礼堂前草坪南端、清华学堂与第二教学楼之间的日晷即是复制品。
17日下午,澎湃新闻致电清华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已经知晓日晷被刻字这件事,并已派人查看,目前正在调查监控以查找责任人。
有清华大学学生在朋友圈知晓了日晷被刻字的事情后专程到日晷处查看并拍下了照片。他向澎湃新闻表示,作为清华人对此很气愤,因为日晷对清华来说是具有标志性的物件。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