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竹海随车移 如画风景入眼来

2017-10-08信息快讯网

车行安吉,万顷竹海随车移;人随车走,如画风景入眼来。如果用林则徐的“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句诗来描绘当下的浙江安吉,那是最恰当不过。绿色是安吉的底色,随处可见山间甘冽的清泉,与漫山遍野的竹海构成一幅精美的图画,当婆娑的绿影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时,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绿的本质。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12年来安吉人把绿色变成一种永续发展的理念、自觉自愿的行动,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关系,在爱护、保护、呵护绿色中,更享受着绿色带来的红利。

绿色,让百姓更富裕

初秋的安吉,依然人流如潮。

游客到,农家闹。董岭村是一个只有300人的小村,但由于是安吉海拔最高的山村,早晚都要穿春衣,成了上海人的“避暑天堂”,“现在村里长住的客人有4000人,七八九三个月家家爆满。”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贤说。

数据显示,全县800多家农家乐近万张床位去年接待游客708.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85亿元。安吉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477元,其中四成来自旅游业。

旅游业是安吉的一个新兴产业,安吉用建设中国最美县域做统领,抓住了全域旅游这个核心,让每位游客在安吉都是一次诗意的旅行,187个村如同187幅画,村村是景区,处处都能游。今年4月11日,国家农业部在安吉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会,推广安吉经验。7月17日,在安吉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乡村旅游大会上,亚太旅游协会授予安吉为国际乡村生活示范地称号,安吉旅游模式也由此走向世界。

如果说旅游业乐了游客富了农家,竹产业也一样让安吉人心里乐开了花。

安吉守住了108万亩竹海,108万亩竹海成就了安吉。走进安吉,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竹林。从最初房前屋后的竹林相伴,到现在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能再生的绿色竹子是安吉的“子孙产业”,如今更是走出了广阔的市场,形成了从竹根到竹梢的产品链、从一产到三产的产业链、从物理到化学的生产链、从固态到液态的循环链。一支竹子通过安吉人的巧手变成了能吃 (竹笋)、能喝 (竹饮料、竹酒)、能居 (竹房屋、竹家具)、能穿 (竹纤维衣被毛巾袜子)、能玩 (竹工艺品)、能游 (竹子景区) 的时尚用品,形成了七大系列5000多个品种,全县108万亩竹林去年创造了200亿元的竹业产值。“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也因此成了国际竹藤组织官员的口头禅。

爱绿护绿,永远在路上

金枫涛是安吉一名普通公务员,经常接待四面八方的客人,每当他向客人介绍安吉时,时常挂在嘴边的是安吉的公路能吃“尾气”,很是骄傲。

去年11月底,一辆印有“治理雾霾降解尾气”的专用车从306省道安吉杭垓黄岭至黄金坝段徐徐驶过,车尾喷洒出的“水雾”给路面覆上了一层“保护膜”。这种特殊的“水雾”叫作纳米级二氧化钛溶胶,由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斯康创立的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材料一经喷洒,会迅速形成一层膜,附着在道路表面,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这层“保护膜”会产生负氧离子和自由基,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发生光催化反应后,就变成了水、盐类等无害物质。不仅如此,这层薄薄的膜还能抑制臭氧等大气污染物的释放。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在相同的条件下,喷洒水溶胶的路面比没有喷洒的路面汽车尾气氮氧化物浓度要低10%到20%,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4%,306省道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条“会吃尾气”的公路。通过招标,县城建成区110公里道路去年也全部用上了这种保护膜,成为全国首个道路吃尾气的县城。

安吉的成功实践,引得杭州市、湖州市、上海奉贤区、河南郑州新郑市效仿,目前均已实施道路路面降解机动车尾气工程,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中。

绿色在安吉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信念。从山上有绿到心中有绿,安吉人守住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绿,使得气净、水净、土净。安吉,也由此成为一个纤尘不染的生态世界,一个纯净雅致的绿色之都。

(本报杭州10月7日专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