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风采 | 何小玲:脚下费鞋,就是为了胸中有谱

2017-10-18信息快讯网

 

十九大代表风采 | 何小玲:脚下费鞋,就是为了胸中有谱-信息快讯网

▲凌晨的隧道维保工作开始,何小玲指挥工人们将设备器材从地铁站台上搬入隧道。(摄:刘栋)

何小玲,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技术负责人。她与团队需要24小时全天待命,负责550座车站、880公里区间隧道,维保全国八座城市的地铁系统。作为上海市指定的轨道交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队,他们肩负着“十三五”时期上海在建140多座车站、150多个隧道区间、170多座联络通道的建设安全重任。

长达十年的“时差人生”,让她的皮肤显得很白,被浅蓝色安全帽、深蓝色工作服衬得反差尤大。华灯初上,何小玲开启了“新的一天”:组织200人团队的排班分工,准备装备。深夜至次日凌晨,他们必须抓紧地铁停运的几个小时,探入隧道区间,巡查轨道、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确保第二天地铁正常运行。

经年累月,何小玲和团队以行动赢得了肯定和尊重。近年来,她个人获得全国和上海市级荣誉近十项。如今,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她正不忘初心、踏实前行。

拿起担当,放下“红妆”

617公里,运营里程数世界第一;去年,全网客流达33.97亿人次,跃居世界第二……20年间上海地铁飞速发展,到2020年还将形成超过800公里的地铁网络。在地铁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显得愈发重要。

2007年,何小玲第一次承接6号线整线的维保任务,该线共有35座车站,她用一个月时间,白天走车站、晚上逛区间,把整条线路看了个遍。脚下费鞋,就是为了胸中有谱,一旦工作需要,她说走就走、说上就上。

隧道内视线很差,只有手电筒发出的光,何小玲却能两眼检视隧道四周,健步如飞。为了不给站台环境和运营带来影响,所有材料设备都得靠双手搬进搬出,而隧道里又很闷热,穿着工作服稍微动一动就全身湿黏。正因为是一件苦差事,地铁维保岗位历来都是男职工的天下。可是在这群“硬汉”堆里,她从来没有半分娇气,对于常年的“倒时差”,她习以为常,跟工友们一起攀爬10米高的脚手架,排查隐患,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忠诚、担当、坚守”的职业精神。

天道酬勤,她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努力言教身带,示范规范操作。她先后培养出3位项目经理、12位项目副经理、15位带班骨干。她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用实际行动影响同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微扰动”工法解决沉降难题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提升维保工作的效率与能级,何小玲与技术人员一起投身科技攻关,以她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一直瞄准业内难点,逐个突破,成果颇丰。

上海的软土地质,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进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隧道结构和地铁运营安全。在治理隧道沉降过程中,何小玲总结经验,创新技术,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成功首创“微扰动”技术工法,攻克“软土地基地铁隧道沉降”这一世界性难题。由于每条地铁线路均有各自特点,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漏水情况,采用相应的创新方法进行施工,这需要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工法。目前,“微扰动”注浆工法已应用于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治理,在多条地铁隧道的整治中取得成效,受到地铁运营方的高度肯定。该工法获评第27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金奖,并获得专利。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