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过渡首先要安度“心理适应期”
“尖子生”到高手如云的新环境,不仅要考出好成绩还要应对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心理教师许波(中)给学生上心理课。(许波供图)
■本报记者 朱颖婕
开学头一个月、期中考试前后或者期末考试前,都是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心理教师许波最忙碌的时间,尤其是今年的120名新高一学生都是全市各初中选拔出来的尖子生,但是这些半大不小的少年们在高中第一学期,都会面临如何度过“心理适应期”的问题。单单为了给这120名高一新生上第一节心理课,许波就花了好几天准备了2个PPT、1个动画短片。
从初中升入高中,年龄、角色、环境等多重变化,难免引发不小的心理波动。有些学生第一次离家住校,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他们的新课题;有些学生不适应骤然上升的学习强度和压力,而苦恼于如何在高压环境中保持冷静。初高中过渡期,最需要过渡的或许是心理。
尖子生到“高手如云”的新环境,治“心病”老师要帮大忙
“高中生的苦恼往往是阶段性的。”许波告诉记者,比如,高一入学时,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衔接、人际交往、集体生活等方面。由于“3+3”新高考对选科的影响前移,“小三门”的选择也会成为学生的困扰。高二时,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等级考和男女生交往。而高三时,升学、择校、职业规划等成了影响他们情绪的主要因素。“这往往需要我们和学科老师共同来解决,有时候还得采取一些策略。”
高二有一名男生,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时,年级排名是90名左右。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是,每当临近期中、期末,他会很排斥来校上课。当时,老师们的策略是不过多关注其学业成绩,重点引导他挖掘其他方面的特长,从而建立自信。
有一回,学校给了这名男生一个在升旗仪式上发言的机会,那次他表现得不错。年级组长徐磊告诉记者,学校抓住他的主持和演讲才能,利用其他校级活动为他搭建舞台。结果一个学期结束后,他进入了年级前40名。
而对于一些偏远地段学校的孩子来说,有不少进入高中后,学习英语比较吃力,这也常常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一位英语老师告诉记者:“帮助这些孩子尽快找到自己的‘短板’是帮助他们成长的第一步。”
在许波看来,学业压力等因素虽然会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但它们并不会直接导致真正的心理问题,因为一旦解决完这些特定问题之后,学生的情绪往往会很快好转,所以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第一是自信的建立,第二是过来人的建议。”
高中生的人际关系考验更需要学校帮忙疏导
升入高中后,大部分学生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集体住宿生活。高中宿舍的四人间到八人间,宿舍条件不比家中,“排队打开水”“抢浴室”等是不少学生必不可少的经历。“脱离家长的庇护,衣食住行样样要靠自己打理。而且和陌生的同学同吃、同住,意味着要学会和他人共享空间。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而不少所谓的心理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许波说。
许波发现,由于女生的情感普遍比较细腻、敏感,所以她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更多。比如,曾经有一个女孩因为和另一名室友作息习惯不一致引发了宿舍矛盾,家长一度提出“更换宿舍”等要求。“每当这个时候,换宿舍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在集体生活中和他人友好相处。”许波告诉记者,学校鼓励她们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果然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的关系逐渐好转。
由于处在成人明理的关键期,不少孩子在高中阶段会出现各种心理波动。为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这些变化,浦东复旦附中分校进行了一些探索。许波介绍,学校不但将心理课设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还另外开设了团体生涯辅导等心理类选修课。心理咨询室和发泄放松室也是学生们触手可及的资源。
学校还在2013年建校时推出了一项特别的制度———导师制,以加强对每位学生的关注。目前全校共有30位老师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8至12名学生。导师们必须给每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记录他们的学业成绩、奖惩情况、住宿生活、倾诉主题等内容,同时通过导师课、面谈、周记等形式进行沟通。当导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后,学生便更容易向导师展现一些不为人知的情绪,而导师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情绪问题,进行日常调剂。如果有需要,导师还可以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据悉,学校还将针对新的高一年级组导师进行培训,包括如何和学生及家长沟通、如何开设进行有效的团体课程、如何进行生涯规划辅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