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真人图书馆吗?从这里你可以借人
世界各地有着各式各样的图书馆。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各色图书呼吸,眨眼,哭泣,微笑与思考,你可以问它们各种问题,它们也可以给你翔实的回答。图书们需要得到这样的对待。然而在“真人图书馆”,传统的书这回变成了活生生的人。
这里没有书,只有人,而且每个人都被当作是一本书(living library),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预订不同的“图书”,并与之进行交流对话。“阅读之前,没有真相。”这句颇有神秘感的宣言,似乎给出了“真人图书馆”的定义。
目前,在国内“真人图书馆”依托大学、书店、图书馆等平台悄然兴起,相继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这种方式或可为传统图书馆提供服务公众的新思路,但同时是阅读创新还是文化噱头,如何维持日常运营引发各界关注。
什么是“真人图书馆”?
这个概念最早源自北欧,传递的是“每个人都是一本待阅读的书”这一核心理念。真人图书馆以个人经历为书,通过“出借”各种有特殊职业、兴趣、经历、观念的真人“图书”,让其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让拥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相互分享,获得和阅读纸质书不一样的感受。
2008年,“真人图书馆”的理念及发展模式被引入国内,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全国首家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高校。3年后,在上海工作的“80后”罗奇,在海宁路顺天坊石库门里开了自己的第一家书店MeLibrary宣明书舍。书店10平方米左右,主要策划组织真人图书馆活动。
2012年5月,韩潋把“真人图书馆”活动带到了她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同时,山东大学学生陈诗羽和邱隽思的“I Think真人图书馆”也作为个人践行的实例之一。2012年开始,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高校、社区纷纷举办起类似活动。“真人图书馆”在中国逐渐流行开来。
真人图书馆让人们走出家门、走出心门,能与他人多进行思想与情感的沟通、交流,这有利于治疗人们的孤独症,能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了解和互动,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歧视,增进彼此的信任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