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前任3》留下的泪,值得被认真对待

2018-01-19信息快讯网

他们为《前任3》留下的泪,值得被认真对待-信息快讯网

在一片惊呼与不解声中,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以下简称《前任3》)的票房直奔20亿元而去,将同档期的《芳华》《妖猫传》和《星战8》全部甩在身后,并创下了国产爱情片的票房新纪录。

惊呼与不解,主要来自专业观众。在资深影迷集中的豆瓣网上,该片评分仅为5.7。这意味着又一部高票房低口碑的影片诞生了。

《前任3》确实离好电影的标准很远,其种种艺术缺点乃至创作上的不走心已经无需赘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实际上,每一次有此类票房与口碑严重撕裂的影片出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电影市场和观影需求的契机。具体到《前任3》这部电影,那些和影视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公众号都在拿它当热点蹭,说明其热度是真实的。它获得出人意料的票房,是因为拿捏到了当下青年人情感的七寸——有故事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坐在电影院里,只凭“前任”两个字,就可以脑补一场自己曾经和正在经历的爱与痛。与此同时,它所引发的关于情感模式乃至两性关系的探讨,同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共振。可以说,它所获得的票房,从社会学层面上折射了大众在文化消费中的精神需求,让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观众,是多么渴望看到那些和自己的生命体验血肉相连的电影。

在学者孙佳山看来,《前任3》又一次印证了一点:都市爱情,是最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一种电影类型。然而长久以来,因为此类影片大多成本不高,难以得到更多资源的倾斜,因此我们的电影产业链上始终没有形成此类影片的成熟生产与稳定供给。当我们抱怨“前任”不够好的时候,也许应该想一想,更好的“现任”在哪里?

他们为《前任3》留下的泪,值得被认真对待-信息快讯网

《前任3》热映引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该片的观众群,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二线以下城市。这是一个庞大的、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而走进电影院的新观众群体。近两年来,这个群体一边频频扛起电影的票房大旗,一边承受着“审美能力不足”的指责。

但是,一种艺术样式要发展,就必然会面临与新受众的狭路相逢。拒绝和指责,都不是正确的姿态。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在他的新作《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中,对于上世纪初我国的城市文化生态有这样的描述:几乎所有急剧成长的城市中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美学真空地带;大量新观众来不及通过对艺术的漫长接触来培养成熟的美学判断力,对于他们来说,表层的、外在的、即时的刺激,才容易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说的是当时京剧面临的情况,但解释今天的文化现象也同样有效,比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花钱买票去看那些在专业人士看来简单粗暴的电影,并且看完之后觉得还不错?——仍然以《前任3》为例,在普通观众云集的购票平台上,它得到的评分是9.2。他们的感动,是真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人会永远停留在新观众的阶段,观众会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成熟,这种成熟会反过来对艺术创作者形成倒逼——京剧连台本戏在上海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于今天的电影生产者来说,究竟是被动等待倒逼的发生,还是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做出改变?

作者:邵岭

编辑制作: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