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绿化带竟然还可以打球、捉迷藏甚至种菜?
在生活中
我们身边的绿化带
是这样的
还有的
是这样的
可是最近!
阿拉奉贤!
准备把一段“边角料”绿化带
给!玩!坏!
在这里
既可能会有“三对三”球场
又会有快闪早市
甚至还会有疗愈花园!?
解放路菜场,奉贤南桥老城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之一。到处飘散着食物的香气,聚集着鼎沸的人声,热闹非凡。而菜场紧东侧的一片城市绿地,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座椅、宽敞的活动空间、精美而密植的绿化带,却丝毫没有沾上“邻居”的光,终日寥寥无人,圆环形木椅上总是蒙着一层灰尘。
不久前,一批社区规划师现场踏勘后,认为“这样大面积却利用率低下的场地实在可惜”,便在改造设计方案中引入分时段的、弹性的快闪市井口袋公园,希望绿地真正“活”起来。
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南桥镇针对老城区内15块“老旧”绿地进行线上改造设计方案征集,221份来自海内外的设计作品中,有不少脱颖而出,成为日后施工的备选概念方案。 如今,9处绿地点位已明确实施规划,今年8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改造。
绿地聚焦“人的乐趣”
草坪、灌木和花坛不再是标配
随着新城的建设发展,如今在南桥老城里居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多数绿化空间的服务能力下降,街头只偶见老年人遛弯儿的身影,却看不到年轻人活跃的痕迹。去年一年,通过启动老城整体城市更新工作, 南桥镇开始思考怎样植入新的功能性项目,增添城市活力和趣味,把青年人留在社区街道。
镜头最先对准的,就是老城内这一片片城市绿地。加油站绿地、新发展绿地、供销合作社绿地、蘑菇亭绿地……这15块绿地已存在数十年。它们中, 有的空间大、位置好,是代表城市形象的门户型绿地;有的位于人流量足的街区,为市民共享,属于街头公共绿地;还有的位置相对隐蔽,却是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的重要活动场所。不过,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功能单一、经久不变、人气不足。
以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新发展绿地为例,绿地广场四面开阔、干净整洁,但区域内除用于休憩的石凳和精修的灌木外,没有其他可用设施。住在附近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因绿地设施多为露天,冬天不避风、夏天不避日,这里除了供走累的老人歇歇脚外,几乎没人踏足。
通过改造方案征集,有规划师团队将这里设计成为多功能的敞开空间,保留了外围一圈的步行动线,同时分区域设计了茶水空间、文化展览空间、棋牌活动空间、儿童游乐场以及中心舞台,既能为老年群体提供休闲娱乐,又能承载文化展览、周末创意集市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还为孩子们保留了一条开展轮滑活动的线路,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需求。
南桥镇镇长张征表示,奉贤虽地处郊区,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仍希望跳出区位束缚,接触学界、业界最新的设计思路。此次通过与上海城市公共设计促进中心合作,线上征集方案,并依托竞赛形式吸引青年设计师积极参与, 就是为了把最新的社区规划理念灌注到城市绿地中来,摒弃过去人们对于绿地就是草坪、灌木加上花坛的固化理解,真正关注人的兴趣点,让街头留住不同年龄段人群。
功能设计“大开脑洞”
有新意也可推广
实际上,参与设计的团队除专业设计所外,绝大多数是国内外的高校学生,他们虽然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脑洞”足够大。他们跳脱传统设计框架,在绿地设计中注入了新鲜的、年轻的思路和想法,例如“三对三”街头球场、光幕装置、蚯蚓农场等等。
开篇提及的菜场绿地,根据方案设计,将最终呈现出蜗牛壳形的盘绕空间。一天24小时,在这里可以根据不同时段,切分出不同功能,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早晚时分,这里是“快闪早/夜市”,既给周边居民以有趣的消费体验,又能分流一旁菜场的客流量;上下午,这里能承载各种社区文化活动,成为嬉戏、阅读,甚至观看露天电影的地方。规划师透露,他们考察发现,周边居民绝大多数是住在老房子里的普通百姓, “是市井中人,最需要的就是这种鲜活、接地气的场景。”如此改造后的绿地既功能丰富,又切中百姓需求,可以真正做到“空间充分利用”。
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郑时龄院士评价“既有创意,又有系统性,空间多样,关注人性使用、小场地的变化与组织,可进入性强,有弹性可塑性,也有推广运用的价值”的1849号设计方案将15片绿地进行了统一主题的联动改造。规划师表示,南桥老城不大,各城市绿地间的距离不远。有必要将绿地与绿地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绿网慢性体系,重新“重用”这些过去常常被忽视的绿地节点,塑造出新的街区边界。
重点设计的3块绿地上,规划师通过设置几堵一推便能够旋转的“转墙”,让空间区分可变、游客动线可转换,给来的人每时每刻带来新鲜感。阳光灿烂的时候,把墙面一转,让两堵墙形成交错,就可以晾晒衣服;傍晚时分,利用墙面上的孔洞和隔断,孩子们就可以在这里玩捉迷藏、健身。规划师指出,一旦这些绿地上有了人气,反过来还会带动城市步行环境的完善和优化。
目前,各设计方案中为城市绿地新增的创意功能包括共享图书馆、儿童活动区、互动种植区等社区活动空间,还包括改良当地人文历史特色的文化体验区,将滚灯、撕纸等非遗技艺转化为景观和可互动设施, 让市民在耳濡目染的参与中传承文化。此外,生态种植、雨水收集、大数据管理等新的城市设计手段也被充分考虑在内。
张征说,目前所有设计方案使用权均归南桥镇所有,下一步将委托设计院进行把关,选择其中可实现的创意,进一步深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