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题平台短期爆红,小心掉入智力狂欢背后的“直播黑洞”

2018-02-28信息快讯网

直播答题平台短期爆红,小心掉入智力狂欢背后的“直播黑洞”-信息快讯网

似乎是一夜之间,网友从“为知识付费”的热潮转投到“靠知识赚钱”的狂欢中。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眼下,打着“知识就是金钱”旗号的直播答题平台,依靠病毒式营销、高额奖金等噱头,迅速掀起全民参与的热潮。

不过玩几场下来,用户发现直播答题只是“看上去很美”:题目从最初“勾股定理公式”这样的基础知识,变成了“芬兰朝鲜间相隔国家的总面积与哪个星球相近”这种全靠猜的刁钻题目。前一秒按“幸存者”计算还能分到20元,复活人数瞬间标高,让分到的奖金骤减到五元钱。很快,原本的知识竞赛又变成广告专场,题目内容成了变相广告,想要找到答案提示用户还要去下载另一个App。

有专家认为,直播答题不过是以知识为幌子、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直播黑洞”;而平台则是与广告商合谋,以病毒性传播捆绑用户,用低智冒充益智,用金钱曲解“知识”,加剧了碎片化学习、知识变现的浮躁不安。让手握“知识筹码”的用户,成了流量案板上的“芝士”。

打着“知识变现”幌子的“直播黑洞”

怎么玩?以某款App为例,每天四个整点推出四场答题活动,奖金从2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想要分得奖金,用户如果答对整场12道题目,与其他闯关成功的用户平分这笔奖金,在线支付平台即时到账。听上去是无门槛零成本的活动,自然吸引不少网友参与,在线人数一度飙至百万级别。

有人将直播答题App看作是综艺时代益智节目在网络平台的“再生”。可进入答题环节,就会发现,与其说考的是知识,不如说是无效信息的展示。如果说“阿联酋首都是哪里”还能称之为常识,那么“某部热映电影是哪家电影公司出品”这样的问题与“输了比赛还能学习知识”的初衷相去甚远。

此前,直播答题在海外也引发争议。在一款名为HQ Trivia的答题软件中,同样出现了“‘性别’这个词在美国宪法中出现多少次?”“《哈利·波特》的女主演在哪所大学学习?”这样的问题。也难怪被当地媒体评价为“最差产品中的有力竞争者”。

游戏可以益智,但真正的知识不是信息的堆砌,而是通过思考、探索实践,长期累积而来的。落入直播答题“精力黑洞”的用户,开始被“撒币暴雨”吸引入局,可被一轮轮无效信息折腾下来,真正有机会分到手的,不过是几元钱的“毛毛雨”。与此前的知识付费产品相比,手法更为简单粗暴,离知识本身也更远。

病毒性传播背后的广告商套路

在短短一个月间,十几家平台先后加入直播答题领域,前期几乎以每天百万奖金的额度持续投入。细细盘点,这些产品面目相似,界面简单粗暴,主持人错误连篇,服务器动辄崩溃,都不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那么平台方打的是什么算盘? 真的如某位投资人所说的那样,只是“我撒币,我乐意”么?

撒币百万最终剑指高额广告费。

原来,答题过程中,用户一旦没有在规定时间给出答案或者答错,用户就会从这场“万元现金争夺战”中出局。而唯一继续的方式是使用“复活卡”。而获得“复活卡”的唯一方式,便是依靠社交媒体邀请好友安装App。病毒性营销模式让直播答题平台的用户人数获得了几何倍数级增长,还催生贩卖“复活卡”的“灰色产业链”。

用户大批涌入,引得广告商趋之若鹜。某平台为外卖软件开出第一场直播答题广告专场,12道题有三分之一的题目是广告植入,涉及外卖软件的各种业务,数百万在线用户相当于看了一个三十多分钟的直播广告。相比热门网络综艺1.5亿元只能买下几分钟,观众还可以快进广告,三十多分钟的一场直播答题,广告“金主”贯穿主持人口播和题目始终。更有甚者,直接把答案挂在广告主的软件平台,用户如果不下载软件,答题全靠猜。这笔买卖,对于平台与广告商,都是再划算不过。

营销至上、流量为王的商业逻辑之下,“知识”二字再一次成为实现某种商业目的和全民娱乐的工具。而在流量狂欢中,用户不自觉地被吸入了各种注意力“黑洞”,又一次陷入互联网“碎片化学习”与“知识变现”的陷阱。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