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公河行动》之前,我拍过很多警匪片,很明白 自己在创作上面对的局限性。警匪片的“好看”,需要真实的故事背景,这个类型下的“香港故事”面临创作路径越走越窄的现实挑战,因为香港这个城市可以提供的电影想象和发挥空间其实不多了。
所以,我拍《湄公河行动》,是尝试从熟悉的舒适区域里闯出来。电影取材的那个案件是复杂的,它发生的情境也是复杂的,“热带雨林里的边境线”是普通人完全没法想象的一个世界。在真实的基础上,存在着一个“传奇”的戏剧背景,从电影的角度看,这就是“好看”的。回想起来,《湄公河行动》的拍摄并不算艰难,整部影片是中等制作的规模,拍摄流程和我之前拍警匪片的习惯差不多,没有很大的压力。
如果要衡量制作的难度和挑战感,不夸张地说,《红海行动》 带给我的挑战,超过 《湄公河行动》 和我之前全部作品的总和。在 《红海行动》 之前,我没有拍摄过这样“大工业”质感的电影,在此之后,我也不敢断言自己还有同等的胆量和闯劲去做同等的大制作。像我这样一个习惯了拍摄中等制作动作片的导演,拍完 《红海行动》,有点“一生只为这一部”的感慨。
《红海行动》的故事以中国的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作背景,我拿到的剧本初稿是海军提供的。海军方面很早就有意向要拍摄这类题材,已经筹备了很久,这个初稿确定了故事走向,问题是,这一稿里几乎没有动作戏,因为他们最初没想过去中东取实景。
我觉得这不行。这是一部以军事行动为背景的电影,电影的质感必须要配得上“现代战争”这个题材,它必须要呈现有现代感的军事格局。
“撤侨”的背景在红海海域,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坚持去中东实景拍摄。最初考虑的,是我六年前拍 《逆战》时的取景地。当时那里的内乱已经很严重,那种身在战火边缘的感受非常强烈。可是现在那里太不安全,《红海行动》 剧组是有500多人的大组,冒不起人命攸关的风险。后来定下来的,是目前那一带一个还算安全的国家,但我对当地不熟悉,第一次看场景就跑了差不多一个月。和监制一起看景的那些日子里,我想,这也许是我职业生涯里唯一一次的机会执导规模如此宏大的作品。
那个地方虽然没有战乱,但治安糟糕,而且城市之外的拍摄地都异常艰苦,沙漠里什么都没有,每天受着45℃高温,湿度不到20%,又干又热,吃饭时总是满嘴是沙。离乡背井,在这恶劣的环境里拍摄好几个月,这份苦,很多演员熬不住,尤其是那些靠脸吃饭的。我很感激愿意跟我去沙漠里去苦熬的演员们,他们为这部电影付出太多代价。我们拍摄都用真实枪械,炸药是真的,子弹是空包弹。拍摄中,风险始终存在,有一场山头爆破,炸掉了一整个山头,飞出来的沙石打伤了好几个摄影组同事———我以为我们离得已经够远,但真实威力比我想象中还大。
我始终坚信,战争背景的动作片要打动人,要尽可能用画面和声音去传递真实的力量。为了拍出一部无限贴近“真实”的电影,我用了超越魔幻电影的特效量。电影里的城市,几乎是用特效“再造”的。
我们选的这座城市是很多电影的外景地,但它为人熟知的是小清新的一面,有痴男怨女的风情。这和我们追求的质感南辕北辙。在那里拍摄的第一场戏,我想要制造一个城市在动乱中满目疮痍的观感,要有俯瞰视野下的全景,也要有巷战真实的硝烟气息,这就是一个战场。当时英国和法国的制作团队都说:“不可能啊!”不可能也要拍下去,这道坎不过去,后面怎么办? 那么,我们布置了一个战场,挑了市中心的一片街区,封了街道,封了好几天,另找了地方安置居民,让他们离家,保证拍摄期“一个闲人都不出现”。为了这一场戏,预算哗哗地花出去了。
为了“巷战”的戏份,我们搭了一些景,但要做出破败的画面质感,全靠特效修改。特效用了多少呢? 每一层楼、每扇窗户,都是特效改出来的,手工一帧一帧地画出了战场的状态。
做导演,私心都想能拍一次“大工业”格局的电影。真正经手时,刻骨铭心的感受是,“调度”实在是太艰难了。
我希望 《红海行动》 能呈现中国海军的大格局,然而调度军舰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有一场戏里,拍摄一个全景镜头,要用到五条军舰。这些军舰停靠在不同的基地,要从不同的港口开到拍摄现场,路上要好几个小时,舰上有好几百的军人。这些不属于军队的常规运作,每一次调度背后,都是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还有沙漠里的坦克大战这场重头戏。之前,我从来没接触过坦克,以为这种上战场的重型武器在片场应该什么都能做。结果傻眼了。首先它开不快,其次,它很容易在气温和风沙的干扰下罢工。现在观众在影片里看到的坦克速度,已经是它的极限速度。我们拍摄时,有坦克的戏份,每次只能拍两条,然后,它就跑不动了。因为风沙、高温和跑得太快,很多坦克坏掉了,只能不停地换上替补。看上去,电影里只出现了四辆坦克,而事实上,那是很多台坦克轮流上阵、最后混剪出来的。
《红海行动》上映后,很多观众说,原来华语电影也能做出不输好莱坞的大格局。我很感激观众的评价,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有技不输人的特效、场面、动作设计和拍摄调度,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华语电影有属于自己的“超级英雄”。在我心里,《红海行动》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在这个中国故事里,“超级英雄”不是众星拱月的个体,不是孤胆英雄,而是一群有血性、有担当的人。《红海行动》里不存在唯一的主角,八个突击队员都是主角,他们组成了缺一不可的群像,这八个人的角色设置,和真实存在的海军“蛟龙”突击队是对应的。开拍前,我看了很多没有公开过的影像资料,也参观过“蛟龙”突击队的营地。越了解这支队伍,我越相信,《红海行动》是一部不需要明星和流量的电影,因为那支用血肉之躯组成坚实后盾的队伍,是最闪亮的星。
事实证明,观众对这样的“中国式超级英雄”,是服气的。
作者:林超贤,《红海行动》导演
组稿:柳青
编辑制作: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