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

2018-02-28信息快讯网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最初看到陈身道先生的篆刻作品是在“中国篆刻网”的鸟虫篆四家展,除陈先生外,另三位是韩天衡先生、吴子建先生和徐云叔先生,中国篆刻网做了一回好事者,展示四家之作并请网友于四家之中评定二一,成为当时网络篆刻界热门话题。

当代中国印坛涉及鸟虫篆刻的印家甚多,亦不乏有较高成就者,然而要细选数家,四位先生实是公认之最合适者,其原因,一则是四先生操此技时间之长为当代之最;二则四先生成就突出且自成面目,其独树一帜的鸟虫篆踏石印史留痕深刻。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则是四先生均来自海上,海上印坛素有中国篆刻半壁江山之说,当代似乎不及以往之盛,因为海派的传统以雅正一路为主流,缺乏当今印坛流行的展览体夺眼球印风基因,每年入国展的占比数也并不绝对占优。然而从鸟虫篆一脉来说,上海不仅依然占全国半壁江山,甚至有愈来愈强的趋势,之所以如此,乃因四位先生成就突出,并培养出众多的海上鸟虫篆高手。在四位先生之中,韩天衡先生印风华丽霸悍,既显示自我的霸主地位,又契合众生所好,是较强的海派遗风。其余三位先生则无一例外地低调,不显山露水。然而此次在印道江湖上赢得更好口碑的是吴子建先生,吴子建先生像一个传奇,在此次网络展之前,吴先生隐身印坛数十年,知者甚稀,然而再露真容,其高古典雅的鸟虫印美得令人窒息,引起虚拟世界的一片赞誉之声。徐云叔先生则稳健厚重端庄,不以物喜宠辱两忘,赞或者不赞先生都在那儿。陈身道先生更是低调者中的低调者,然而印风精美绝伦,令人过目而不能忘。“藐姑射之山,有仙人居焉。肌肤如雪,绰约如处子”,如果一定要形容一下陈先生的印风,我就想起庄子的这段话。先生印面中的每根线条,每个间架,每个章法都精至巅毫,法度之外更兼超凡与脱俗,两者原本相悖,在陈先生处则意外地和谐统一。

陈身道先生六十年代初即入郭若愚先生门下求学问道,郭先生是大学问家,于古文字、书画印、古钱币等领域均深有研究,曾为香港《大公报》撰写专栏文章 《篆刻史话》 近五十篇,后增加二十余篇在香港结集出版,对明清至民国年间的印学考证及鉴赏探幽发微,鞭辟入里,极有见地。与王北岳先生的《印林见闻录》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明清以降印史考鉴双璧。郭若愚先生能印而不常作,印学修为一流。陈身道先生初涉篆刻就能得到郭先生的指点,其机缘之厚、起点之高为印学众生所艳羡。陈先生踏入篆刻艺术之门早于十五岁,暗合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说。艺术家都重视“第一口奶”,陈身道先生的“第一口奶”营养丰富,那是毋庸置疑的。陈身道先生在郭先生家中,不仅得到先生在书画印及古文字等方面的悉心指点,更结交了一批当时上海的印学同道,鸟虫篆刻四家展中的吴子建、徐云叔就是陈身道先生少年时期的印友,相交逾半个世纪,于今共同成为印坛的传奇。而韩天衡先生则是陈身道先生加入西泠印社的推荐人,陈先生对韩先生的感谢是写在文章里的。所以,上海印坛结队出现鸟虫篆大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这批印人数十年印学砥砺后的集中爆发。

陈身道先生成名于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艺术家,几十年的印坛耕耘,获得全国大奖无数。然而如吴子建先生一般,陈先生其实也不为人所知,真正令陈先生在全国知名,可能还是因为石开先生。石开先生在2008年底受命为人民出版社《中国美术60年》一书遴选篆刻家25人,择其代表作品入编此书。在全国范围内以60年的跨度来选择25名篆刻家,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而石开先生做到了,选出的篆刻家出乎意外的少有质疑,圆满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石开先生公开了他的三条选择标准:“一、作品置之篆刻史,要看出创造的力度。二、作品要达到审美的高度。三、作品要有数量和整齐的深度。一切以作品说话,至于资历、影响等作品以外的因素可以不顾。”按照这三个标准,他的名单中就有陈身道先生,他对陈先生的推介语是:“陈身道1947年生。上海科学院某研究所工程师。因为他为人低调,许多同道中人都感觉陌生。他以古装饰类文字作篆刻创作的支点,通过精密和夸张的变化整合,创作出一种极精工极典雅的审美图式,试图告诉人们篆刻审美的开拓有着无尽的可能性。他的边款略失老到。”石开先生的眼界开阔,评语简洁精准,笔者最为佩服的是石开先生一眼看出陈先生工稳鸟虫篆刻中的创新性,因此25人名单中大多是流行写意印风,陈先生则成为工稳印风的代表。

石开先生这段评语值得展开说一下。首先,陈先生身为科研人员,是典型的理科生从事艺术创作,与传统的文人观念略有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是重文轻理,艺术创作被片面地视作文科生的专利,文人有浪漫的基因,工科男被贴上僵硬的标签。其实,书画印艺术家中历来不乏理科生的身影,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王福庵先生“早岁以其精擅之算术及测绘技术服务于铁路”,是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生,然而其篆刻艺术兼参浙皖两派并上追秦汉,于整饬之中见苍古,踵接西泠八家余脉,一振而为新浙派的领袖人物。这样的艺术家岂可以文理科来分别视之? 陈身道先生即福庵先生之属类也。陈先生曾撰写 《篆刻与科研》 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科研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篆刻则需要丰富的形象思维。但是,缺乏形象思维的科研产品或许是品位低下的,而缺乏逻辑思维的篆刻作品可能是章法混乱的。所以,科研和篆刻可以互相弥补。”对此问题作了较清晰的阐述,也为自己作为科研工作者而从事篆刻艺术创作正了名。

更重要的是石开先生这段话:“他以古装饰类文字作篆刻创作的支点,通过精密和夸张的变化整合,创作出一种极精工极典雅的审美图式,试图告诉人们篆刻审美的开拓有着无尽的可能性。”石开指出陈身道的篆刻创作来源于古装饰类文字,是对古装饰类文字的印化,其创作出的审美图式是对篆刻审美的开拓和创新。不过陈身道先生的创作支点不仅限于古装饰类文字,更包括图形和纹饰,特别是青铜器纹饰的运用几乎可以说是陈先生的首创。另外,双线(也即空心线)的应用古人偶尔见用,而真正较大量有意识的设计使用,也是从陈先生开始的。

关于艺术的传统和创新,陈身道先生非常欣赏韩天衡先生的这句名言:传统万岁,创新是万岁加一岁。陈身道先生认为这句话至少道出了二层意思:一是传统的重要性,任何脱离传统的所谓创新都是无本之木;二是指出了创新的艰难,必须积累了深厚的传统功夫,才能出新。篆刻亦如此。陈身道先生是将汉印的临创法变化运用,创造性地将青铜纹饰变形印化,既得印章之高古气,还别创一格,丰富了印学的取径,就是在万岁上加一岁。下面笔者撷取陈先生数印,来揆探陈先生印学创新之渊薮。

一、“壬寅 (虎)”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左:壬寅(虎)28×28mm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栕父乙壶

一方气息渊雅的青铜器纹饰印,如果不是陈先生指点,笔者即便看到栕父乙壶,也未必能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以栕父乙壶上的虎形纹饰幻化成这样一方肖形印,说明陈先生善于吸收金石古器的养分,且造型能力过人,具有科研工作者严谨的理性思维和艺术家的感性发挥。按照郭若愚先生对陈先生的评价,就是“真能者无所不能也”。

二、吉羊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吉羊25×25mm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吉羊印所借鉴的青铜器文字图案

羊通祥。这方印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却从己觚图案等诸多资料里提炼出原素,进行变化组合而成,印面疏密有致简洁明了。印化手段高明,还是陈先生尝试双线运用的一方作品。

三、千秋万岁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千秋万岁48×48mm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钱范“日利千万”

陈先生取材广泛,这方千秋万岁就是受汉“日利千万”钱范的启发而成。钱范的千万二字,随意而生动,千字的一横两头翘起,少见,却生动有趣。陈先生另造秋字和岁字,与千万相谐调,说来容易,要成就这副模样,大不易。因为“千”字太精彩,陈先生慧眼识珠,配篆成功,创作出一方成功的印作。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这个俏皮的“千”字就是。

四、长乐未央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长乐未央40×40mm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汉砖“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

此印文字来自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砖,砖文字形稍长,将其变方,长字砖文里无,陈先生照其风格造一个,与另外三字如出同门,令人佩服。线条的交界处,在平面上营造出立体的形态,这是陈先生对古文字的审美提升,别出新意。

五、碧池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碧池35mm右:汉瓦当“粱宫”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汉瓦当“粱宫”

碧池印的创作是受瓦当“粱宫”的启发,陈先生自言是机缘巧合,粱字左上的三横只要加一竖就是碧字的玉部,右上部的“刅”,稍作变化就成为“碧”字里的“白”,而“粱”下“米”字的长横正好作为“碧”字“石”部的长横,有了以上的基础,“池”字的设计也就水到渠成了,瓦当的二颗乳丁用来填补碧池印的空档,生动而有趣。这方印天趣横生,是陈先生得意之作。

六、刘说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汉印“刘说”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刘说25×25mm

是印从湖南博物馆古玺印集中的一方白文鸟虫篆印 (下图右) 脱胎而来,变白文为朱文,化单线为单双线混用,为陈先生合作。双线在篆刻中的应用,目前还鲜见,以前方介堪先生曾偶用,方先生在刻鸟虫篆印时,往往鸟头采用双线,而鸟身仍采用单线。一方白文鸟虫篆印,在陈先生刻刀下变化成一方朱文双线鸟虫篆。

七、刘斌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刘斌22×22mm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汉印“刘犯”

刘字直接取自新出土的汉鸟虫书刘犯印,稍作变化,刘字右边刀部变单线为双线,恰似动物的尾巴,粗壮而有力,斌字需按刘字的书写特征配篆,斌字的止部与刘字的金部犹如一对动物在舞蹈,十分有趣。此印为陈先生单双线混合运用于白文印的得意之作。

八、王伟生命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信息快讯网

中山靖王圆壶盖铭文

此印据陈先生所述完全脱胎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铜壶甲壶壶盖错金银书铭文,现将铭文呈图,读者如有兴趣,可从铭文和陈先生印作之间作比较分析,看陈先生是如何从铜壶铭文中汲取养料的,藉此也可知晓,说是借鉴汲取,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好资料放在面前也未必有本事拿到手。这也是陈先生对传统和创新的最好解读。

以上八方印章借鉴面甚广,有商周青铜器纹饰、装饰性文字(主要是鸟虫篆),也有瓦当、汉砖甚至钱范,当然汉印鸟虫更是不可或缺。这些印未必是陈先生代表作,然而每一方都浸淫着他探索的心血,显示出先生深厚的学问功夫,而其对青铜器纹饰的印化、双线的运用,对今后的印林也有启发。

工稳印创新难,陈先生的印,不仅工稳无出其右,创新更是自成一格,超凡脱俗,渊雅高古,如姑射山中人。这一切只能来自于学问、思考以及文理兼容的创作天赋,舍此,无由到达。

文:徐兵

编辑制作:王秋童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