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共设有13座场馆,在这些场馆的使命尚未完成前就预言其未来将成“白象”或许为时尚早,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很难对此保持乐观。因无顶棚设计而广受批评的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在冬奥会和冬残奥期间只承担举办开闭幕式的任务,未来这座几乎能坐下全部平昌市民的场馆将被部分拆除,剩余部分则改建为纪念馆与剧院。
对于数量极其有限的平昌市民而言,这座剧院的规模实在有些太大了。而无论是开发商或是游客,都很难对这块嵌在太白山脉中的小镇产生太高期待。相对而言,雪场的后续利用更容易一些,本届冬奥会承担着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多个大项办赛重任的凤凰雪上公园本就是度假区雪场,冬奥之后仅需恢复原貌即可正常营业。当然,恢复原貌意味着又一笔支出。根据CNN给出的数字,旌善高山滑雪中心的复原工程预计耗费9000万美元。此外,由于场馆、基建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韩国政府可能还需再拿出9000万美元用于环境治理。
不过,对于韩国人而言,最棘手的难题还是当属维护费用庞大且难以后续利用的冰场。仅仅江陵速滑馆与江陵冰球中心两片场地,每年合计的维护费用就在400万美元以上。除了作为韩国国家队训练场地,这些冰场也会经历改造,改为多功能的体育休闲中心。然而,根本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倘若平昌如索契般被人遗忘,未能如愿成为洲际乃至世界级的冬季体育旅游城市,这些造价不菲的场馆最终注定将沦为乏人问津的沉重负担。问题是,以如今平昌郡及江陵市的人口基数与接待水平,又根本无力应对大量游客的涌入,更何况亚洲国家也很难具备如挪威、瑞士等欧洲冰雪城市的冬季运动文化与基础。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外界对平昌未来的悲观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文:本报记者 谢笑添
图:视觉中国
*报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