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前实现碳排放减排目标
第二届绿碳发展峰会今天(26日)在上海举行,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披露,我国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顺利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超额完成了碳强度下降的目标。2017年我国的碳强度比上一年度下降了5.1%,相比2005年累计下降约46%,我国对外承诺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实际上我国2017年年底已经达到了下降46%,提前完成了我国的承诺。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的发展。我国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主动作为,在巴黎协定达成和生效的过程中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受到了世界的高度赞誉。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工具,国际上通行的有两类。一类是碳市场,另一类是碳税。我国从2011年起,在包括上海在内的七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碳市场交易省市覆盖了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截至2017年底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了2亿吨,成交金额超过了47亿元。各碳市场运行总体良好,试点省市碳市场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纳入碳市场的重点行业、企业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上连续保持双降的趋势,有利地促进了试点省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市场手段推动节能减碳的效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强介绍了上海推进碳排放减排的做法:强化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有效实施源头控制。合理分解目标,加强预警监测,将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细化分解到九个主要行业部门和16个区。同时督促各个单位进一步分解落实,推动责任下沉。上海节能低碳工作不完全是落实到区域,而是条块结合的方式。重点推进煤炭消费的削减,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上海在2015年已经完成了全市所有的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的替代,2017年也完成了全市所有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煤锅炉清洁能源的替代,煤炭总量下降了1500万吨。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指标,多次修订和出台了上海专项能源的扶持办法,对风电、光伏不同类型的新能源项目分别给予奖励,目前已经建设了8批55万千瓦的项目。推进风电发展,重点依托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的先发优势,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现在上海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已经超过了30万千瓦,到2020年争取达到60万千瓦。
上海深入推进碳交易试点,全力参与全国的碳市场建设。据介绍,上海目前整个碳交易机制运行已经平稳有序,建立了有效的常态化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连续四年实现了100%的履约。碳交易行业范围由试点的第一阶段16个现在已经增加到27个,上海也是全国率先将航空等行业纳入到试点的地区。参与企业数量由191家扩大到大约300家,截止到2017年底上海碳市场所有现货品种累计成交量8887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达9.12亿。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实践,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12月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标志着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据解振华介绍,今年我国将在五个方面全速推进:加快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是碳市场建设与运行的基本保障,国家主管部门将加快推动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研究制定企业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抓紧开展历史数据的报送核算与核查工作,准确全面的企业碳排放历史数据,将为科学的开展配额分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有序推进配额分配,国家主管部门将印发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并将根据各地报送的基础数据,结合行业发展的态势和转型升级的需要,研究出台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强化能力建设,继续组织各部门、重点排放单位和第三方核查机构等各方面市场参与能力培训,提升能力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鼓励地方行业协会和央企集团主动的发挥作用,为碳市场的顺利运行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在今天的会议上,还颁发了第二届“绿碳奖”,以表彰在低碳环保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
文:陈惟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