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无火过清明是一道移风易俗考题

2018-04-05信息快讯网

文汇时评 | 无火过清明是一道移风易俗考题-信息快讯网

今天清明节。青浦的福寿园最近贴出一张告示:自今年5月1日起,园区内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和燃烧锡纸、冥币、纸钱、纸扎等风俗用品,望各位客户文明祭扫。

又一道移风易俗的考题摆在上海市民面前:今年清明节上坟祭祀时,能不能做到不烧锡纸、冥币、纸钱和纸扎用品?

烧一堆纸钱比不上栽一棵树

烧纸钱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始自南北朝时的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纸钱又称冥币。许多人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会有钱用。有诗云:“纸钱纸钱谁所作,人不能用鬼行乐。一丝穿络挂荒坟,梨花风起悲寒云。”话剧《茶馆》结局是满天飞舞的纸钱,象征着北京三个老人埋葬了自己。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这当然是一种迷信。无论是三皇五帝、英雄豪杰,还是骚人墨客、才子佳人,还是草民百姓、凡夫俗子,死了就灰飞烟灭。唐代诗人王建作《寒食行》,早已对烧纸钱的效果提出过质疑:“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许多人宁愿这样做,无非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对亲人的相思之苦,并借助这种方式继续尽着世间没有完成的孝道,聊以自慰。

其实,烧纸钱习俗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浪费资源、浪费钱财且不说,焚烧锡箔、冥币、纸钱、纸扎和燃放爆竹致“狼烟”四起,污染大气,影响公众生活,甚至会引起火灾。据福寿园工作人员介绍,在祭扫、落葬高峰期,园区小火警时有发生,严重时一天发生三五起。这对于长眠于地下的先人,也是一种惊扰和大不敬。

因此,福寿园的决定是值得提倡和大力推广的。缅怀先人、纪念父母,我们可以采取许多文明的做法:如可用一束鲜花和三支清香、一杯清酒(或茶)替代燃烧锡箔、冥币、黄纸等,或选择电子蜡烛、墓碑擦拭、黄丝带、心愿卡等纪念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或可以放一段亲人生前喜欢听的音乐,告慰亲人。有网友在微信平台上倡议:清明节在亲人坟前栽下一棵树,要比烧一堆纸钱更具纪念意义。

“移风易俗”需要大家一起行动

有的市民认为:“烧锡纸是多少年的风俗,怎么能说禁就禁?”多少年的风俗,如果发现已与新时代的文明相悖,那就应当逐步舍弃。新中国成立前,办丧事要大出丧、办道场、做法事,这些陋习,不是已被取消了吗? 现在,烧锡纸的习俗,也要应时而改。

“移风易俗”中的“俗”字,拆开一看,是由两个“人”和“口”乘以“八”组成。那么多“人口”一起行动,便成为“俗”,所以易“俗”大不容易。“移风易俗”,需要大家来行动。你上坟不烧纸,我上坟也不烧纸,你送鲜花,我则种一棵树,公墓里没有浓烈的烟火气,多几分宁静和安馨,不合理、不恰当的习俗就可以移掉。今年移一点,明年再移一点,逐步以文明祭祀的习俗来替代烧纸钱的习俗。

福寿园的倡导有没有取得成效呢?据媒体报道:通过两年的宣传引导,许多市民逐步接受了不烧锡纸、冥币的劝说。虽然每年祭扫人流量在增加,但锡箔灰的总量在递减。园方出示了近三年的燃烧数据:2015年锡箔灰总量比2014年减少11%,2016年总量较前一年减少18%,2017年总量比2016年又减少了8%。这有力说明,1300多年来形成的风俗,到福寿园扫墓的人中,烧锡纸者,已经减少了近半数。福寿园如将“不烧锡纸”的倡导再坚持两三年,习惯成自然,大多数人就可以养成不烧锡纸祭祀的新习俗。可以预期,以后人数的递减将更快。福寿园能够这样做,其他的公墓经过努力,也可以这样做。

习俗之可以改变,更有说服力者,莫过于上海实施禁放烟花爆竹的决定。原来许多人认为,不放爆竹,还有什么“年味”?但是,上海做到了。从舆论宣传到监管动员,从禁止销售到车辆检查爆竹入市,从街道、居委会干部上门劝说到民警的值班守护……水到渠成,实现了外环线内烟花爆竹“零燃放”目标。今年初五凌晨,上海许多小区内静得可以听到行人的脚步声。

这给我们另一个新启发:爆竹都能禁放,其他一切不合时宜的习俗,如上坟烧锡纸、冥币之类,都是可以移的。

文:吴兴人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