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唐文治谈古文作法

2018-04-09信息快讯网

陈尚君:唐文治谈古文作法-信息快讯网

▲《唐文治国学演讲录》(精)

唐文治著  张靖伟整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年1月底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开会,获赠《唐文治国学演讲录》,喜出望外。早就听闻有《唐蔚芝先生演讲录》六集,遗憾无缘见到,现在经仔细整理,书前更有虞万里教授长达四万字的导读,以《尊孔读经与治心救国》为题,阐发全书之奥旨,有便理解唐先生这段长达四年连续演讲之寄意所在。

抗战初起,唐文治(号蔚芝)先生率无锡国专南迁,年迈目盲,中道归沪。时交大困在孤岛,艰难生存,谋改私立,与敌周旋。校长黎照寰设特别讲座,敦约唐先生回校为学生作讲座。国难方殷,唐先生向以砥砺士节教导学生,此时更感责无旁贷,乃以74岁高龄,双目失明之病躯,承允开讲。讲座设立的名义是讲授传记、游记、书札及《四书》,而先生日记中表达则“以救民命为宗旨”。当时交大已在日人监视下,唐先生取经史讲解的方式,借古喻今,如讲《吴越春秋》,倡在强邻入寇时尝胆复国,激励青年学生的护国之心。《演讲录》内容极其丰博,我这里仅介绍谈古文作法的部分。

朱东润师曾说少年时随唐先生上古文课,反复诵读,不讲内容,因此得悟古文喷薄之美与情韵之美。估计是因授课对象不同,少年应熟读吟诵,大学生则应告以文章作法。《演讲录》总共134讲,文学类有51讲,大多情况下是选取一篇古文,唐先生先吟诵一过,再讲文章大意与具体作法。唐先生之古文源出桐城(方苞、姚鼐)、湘乡(曾国藩),早年曾问学于曾门高足吴汝纶,本师王紫翔也曾告以为文当“涵濡于四子、六经之书,研求于《史》《汉》诸子百家之言”。他在《演讲录》讲古文第一讲《读文法纲要》中,即以曾国藩《作文八字诀》,即雄、直、怪、丽、茹、远、洁、适八字为中心,特别强调“文章音节,应古时乐律,有抑扬、吞吐、抗坠、敛侈之妙”,而究其奥妙,则用“阴阳刚柔”足以概括。他进一步解释,则认为“文章之妙在神、气、情三字”,用十六字诀说三者关系:“气生于情,情宣于气,气合于神,神传于情。”对于初学者,这些很难领会,他认为要先学“运气炼气”,最直接的办法是反复诵读文章,最初口中吟哦而心难体会,逐渐能体会古文段落顿挫之后,必有一提一推,细加体会,能理解其中之起承转合之法,体会古文之“纵横奔放,高远浑灏”。他特别重视诵读,原因即在于此。

在具体文章讲解中,有更具体之论列。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写于亡友苏舜钦逝后四年,最为后世古文家推重。唐先生讲解此文,揭出四点,中心是“总论作诗文集序法”,认为“仅作赞美之词,品斯下矣”,认可者有四点:一、于人心、世变、时局确有关系。二、交情诚挚,发于至性,足以感人。三、提要钩玄,表其人之微,摘抉全集之精奥。四、引他人作陪衬,或在题外凭空发议,结处到题。他认为第四点已落下乘,欧序则并用前二法,“叙世变则抑扬反复,叙交情则悲壮淋漓”,感人而以意胜。至具体技巧,则揭示填句法与感叹停顿法。他认为欧文所以丰神独绝,“大都盘旋作势,不肯数语说尽”。就《苏序》言,在“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下,本可直接“公其可无恨”作结,却填入“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一段,更觉逶迤有致,唱叹有味。

至于感叹停顿,唐先生特别指出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大丈夫遇知于天子”、“大丈夫不遇于时者”数句,即用此法,《苏序》首段用“公其可无恨”作结,二段用“此其可以叹息流涕”三句作结,三段用“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四句,最后用“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深沉感叹,各段盘旋作势,作顿处皆凄婉神伤,动人之至,推为少阴文之第一篇。

上述少阴文指阴柔情韵之文,相对的太阳文则指阳刚雄伟之文。《演讲录》选了贾谊《过秦论》和韩愈《原道》为代表。《过秦论》讨论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分三篇,分别讲始皇、二世与子婴,原文太长,《演讲录》仅讲上篇,提出四法:一为翕纯皦绎法,就是条理始终贯穿晓畅,如“八音齐奏,络绎不绝”。二曰抑扬擒纵法,讲始皇之功业,扬之甚高,纵之愈远,引出始皇殁后之遽衰,乃有千钧之力。唐先生说:“文章家开阖变化,驰骋纵横,终不外此。”三为用虚字作线索及偶句迭句法。唐先生认为:“魏晋以后文,多用偶句而文体衰;唐宋以后文,多用单行而文气弱”,都不如汉初文之纯任自然。四为全篇起法结法,唐先生举了许多例子,说《过秦论》此章从直叙开始,几经转接,最后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结,评曰:“如千山万壑赴荆门,江汉朝宗于海,又如万骑奔腾,悬崖勒马,可谓雄奇已极。”非深于文者难以道此。《原道》追溯儒家学术之本旨,高张攘斥佛老之宗帜,是韩集第一篇大文字。唐先生要指出的是,此篇有“子书之精深,无子书之沉闷”,韩愈如何将其写得“纵横驰骤,出奇无穷”,所列段落法、线索法、设喻佐证穿插法及迭句对句法,都从细节分析着眼,恕不能一一介绍。

文章作法有理论,更多要靠实践,要在广泛深密地阅读历代古文中体会技巧,要在大量写作经验中领会手段。唐先生《演讲录》中有许多经验谈,值得今人仔细体会。他中年后双目皆盲,仅凭早年记诵,坚持授课30年,所有内容熟记于心胸。这种旧学积累,足让今人讶异。唯其如此,得具卓见。

唐先生生活在剧变的时代,个人难以拧违时代。在“五四”后,他坚守国学,传授古文,有少数追随者,无法成为主流,可以理解。百年倏忽,现在回看,更感他当年坚持之难能可贵。文言、白话皆为祖国语言文化组成部分,何必互为敌对、你死我活?古文讲文气,讲情韵,重辞章,重吟诵,又有何不好?古文在今日之再生,似比诗词更艰难,我觉得试作者不仿从文白相间中起步。我近年之作文,以白话为主,常穿插古文句法,文言构辞,虽无师承与家法,偶然也会觉得别有兴味。

王水照先生近年努力提倡文章学研究,第四届文章学研讨会4月14日将在复旦大学举办。谨述此以为祝贺。


作者:陈尚君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薛伟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