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可闲读,无用为大用 ——《开卷二OO期》读后

2018-04-09信息快讯网

开卷可闲读,无用为大用 ——《开卷二OO期》读后-信息快讯网

▲《开卷二OO期》董宁文  董国和  周建新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收到《开卷》主编董宁文先生从南京寄来的《开卷二OO期》,素面朝天的外观,质朴典雅的气质;虽然厚得像块砖,给人的感觉仍是内秀的:32开的小开本,柔和轻型的内页纸张,以及舒适的文字排版,使读者在阅读时,如独坐幽篁里,静心品香茗。此外,《开卷二OO期》的装帧还颇多细微的用心之处。比如书脊处细密的锁线,薄涂的背胶,以及可以活动的封皮,使厚厚的书本可以完全翻开,甚至平摊在桌面上,牢固又实用,大大便利了读者的阅读。据了解,《开卷二期》的设计者是作品曾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潘焰荣先生。《开卷二OO期》会在不同部分采用不同颜色和质型的纸张,纸张散发的气息与内容相互呼应,其中韵味可以意会而难以言表。

《开卷二OO期》是2000年创刊于南京的读书民刊《开卷》为纪念出刊200期而出版的特刊。全书分为“序跋”“年谱”“总目”“人物”四大部分,共计53万字。私以为最耐读耐品的,是董宁文所编的“序跋”部分。之所以觉得这些文字最耐品读,引用唐弢先生的书话创作主张,“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开卷》的作者群是那么璀璨,著名作家、学者、漫画家等文化名人云集,他们在人格、学养、见识、感情、志趣等诸多方面都显出不俗的高度,所谓“繁华落尽见真淳”,他们写起文章来,涉笔成趣自有真味,而不断加入的青年才俊,也往往才情俱佳,文章涌动着青春的活力,为《开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足足近500页的序跋合集,可谓珠玉萃集,于读者而言,真是汲取知识、启发情志、启迪思想和品味艺术的盛筵。况且,序跋除了本身隽永耐读,还往往指引读者领略原书的精华,感受作者的人格与才情魅力,有心的读者就可由此入手,按图索骥,寻得自己的有缘之书、有缘之友,获得一片广阔的阅读天地。

“年谱”部分则由《开卷》多年来的忠实读者董国和先生所编,包括“自序”“日志”“众说”“附录”等部分。在“自序”中,董国和总结《开卷》得以寿延200期还继续前进,是因为得改革开放之惠。“日志”里按月记录了《开卷》第一卷至第十一卷期间组织或参与的重要活动,清晰地勾勒出《开卷》创刊以来的足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可闲闲阅之,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文坛逸事或闪着智慧火花的好书好语。“众说”是《开卷》第一卷到第十二卷期间收到的读者反馈,有热切的赞美、理性的建议,也有见仁见智的争议……在这个部分,来自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的众多读者们,不论耆老宿儒、作家学者、青年才俊还是普通读者,大家仿佛都成了《开卷》主题茶馆里的茶客,姿态悠闲地品茶嗑瓜子,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看着这一派热闹景象,不禁让人感叹《开卷》的魅力。

开卷可闲读,无用为大用 ——《开卷二OO期》读后-信息快讯网

▲《开卷二OO期》内页

董宁文在微博上说,《开卷二OO期》可作为闲读《开卷》的索引,那么“总目”就是最直接体现这种工具价值的部分了。“总目”包括了《开卷》第一卷至第十七卷所刊载文章的完整目录。我在读《开卷》时,不时见到有读者表示太喜爱《开卷》,以至想要完整收集,但或因为后知后觉,或因为相见恨晚,或因为外借、搬家等客观原因,留下了遗珠之憾。不少读者还刊出补全广告四处求索。我想,随着《开卷》继续前进,收全《开卷》将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事,那么“总目”的用处就愈发凸显。

最后的“人物”部分,是部分“开卷人”的图文简介和“群贤聚”的影像。按董宁文的话说,这是“《开卷》200期以来相关作者、读者的一次纸上相聚”,只是从他手边能够找到的照片中选出了200余位,并无刻意的安排。而这些人物中,有些老先生已走进历史的深处,唯留下华章美文,供有心的读者追索。而“群贤聚”里那些美好的欢聚,也已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定格,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忆。

《开卷二OO期》是《开卷》17年精华的集大成者。记得龚明德先生曾说过,不喜欢《开卷》,或见了《开卷》却不知道读了要好好收存利用以备日后重读的人就不是真正的文化人。胡阿祥教授也认为《开卷》养心,但凡向学子们推荐好书,必然少不了《开卷》。他说:“从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读读《开卷》,当添一分儒雅气,多一层人文感,少一些浮躁。”而我的导师徐雁先生也乐此不疲地穿针引线,引导学生们与《开卷》结缘。走进《开卷》,就仿佛走进了文化圈名人们聚会的客厅、茶馆,即便自己还说不上什么话,但做个小小听众,那么文艺学术、文坛逸事、人生智慧等诸事,就尽在他们的自在笑谈中领略了。听多了这些,自然就慢慢熟悉了文化圈里的人与事,可不就是“进入这个文化圈”了嘛。

读《开卷二OO期》还有另一个突出感受:这是一本适合“闲读”的书。“闲”是“开卷”系列与生俱来的气韵。早在2000年《开卷》创刊时,蔡玉洗先生就写了《缘起》一文阐述办刊宗旨,他对《开卷》的期待,是“联系读书人的一座桥梁,使人与书能够愉快地交流起来”。《开卷》刊载的大多是篇幅不长而见识卓异的作品,风格上也喜欢自然、通透、灵性之作,绝少组织排布过头而显得死板的文章。这本《开卷二OO期》,宁文也说它适合“闲读”。我以为,“闲读”不闲,正如大用无用,“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在澄静平和的状态中获得。安身立命当然重要,但精神世界的富足平和,更是应对人生阴晴风雨所必需的。

《开卷》向来有重视总结、纪念的传统,创刊100期时出版的《凤凰台上》和《我的开卷》,创刊15周年时出版的《开卷十五年精选》,都有很强的阅读和收藏价值。据董宁文在《开卷二OO期》“人物”部分的编后记中所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以此为契机,“将原先走过的路稍稍回望一下,或者说借机停下脚步,坐在山野或者某一个僻静的地方,喝几杯热茶,想一想曾经走过的或平淡、或艰难的路,想一想无论怎样,这一切都过去了。接下来,还是得向前方继续努力吧!无论能走到哪里,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吧,因为许多的乐趣其实都是在走的过程之中吧!”

开卷可闲读,无用为大用 ——《开卷二OO期》读后-信息快讯网

▲董宁文画像(王成喜作)

董宁文的这段自白,让我生出许多感触。《开卷》创刊18年来,其东家从最初的南京凤凰台饭店,辗转卧龙湖书院,再到如今的天津问津书院,从中可以窥见办刊之艰辛。18年来,除了向会员收取基本的工本费,没有任何商业利润可言,却一期不落地出了200多期,这全靠《开卷》编委的无私奉献,尤其是董宁文的辛勤耕耘。

我不禁想起“七月派”诗人朱健先生在《野坡散记》序中曾调侃“此类书肯定赔本生意也”,说他出版的几本书“唯《逍遥读红楼》早已售完,因‘书名就卖钱’”。可见在商业气息渗透每个角落的大环境下,读书追慕浮华如此。而《开卷》正像一股清流,令人眼明心亮、清热去火。这样兼具诚意与内涵之作,在如今最是难得。

作者:王 萍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朱自奋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