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创作不用刻意回避苦难,《废墟上的白鸽》直面人性之问

2018-04-10信息快讯网

童书创作不用刻意回避苦难,《废墟上的白鸽》直面人性之问-信息快讯网

两个亲密无间的少女,两对迥然相异的母女,两天两夜惊心动魄的心路旅程……当地震、海啸来临,幸存者如何面对生与死的拷问?与当下儿童文学写作中经常流露的轻松快乐情绪不同,作家殷健灵新作《废墟上的白鸽》更关注对生活挫折与心灵成长的探讨。她并不认可“童书就是让孩子一味高兴”的说法,也没有在创作中刻意回避生死与苦难。

日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殷健灵在沪对话《废墟上的白鸽》,作品描写了少女白鸽身陷突如其来的地震后的故事,呈现出牺牲与救赎、执著与放弃、美好与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读书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静安区少儿图书馆联合主办。

童书创作不用刻意回避苦难,《废墟上的白鸽》直面人性之问-信息快讯网

灾难面前主人公白鸽抛下母亲一人逃生,引发了现场读者们的热烈讨论。殷健灵说,故事灵感来源于她生活中亲历的真实事件。她记得2011年日本地震的新闻,地震引发海啸冲毁了很多房屋,一个女孩面对被埋在废墟下难以施救的母亲,最终选择自己逃生。“当下社会热门事件,往往极具文学张力,写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创作时可以尝试为故事融入自己的感触和理解。”梅子涵说。

书中对白鸽没能援救妈妈的原因、母女间的关系都进行了铺垫,凸显“救赎”主题。“白鸽获救后,执着要救好友双爱的妈妈,通过救人来弥补内心巨大的谴责,从而实现自我的救赎。”殷健灵说,对于白鸽角色的刻画,写一个好人,也要写出好人不好的部分,这才能写活;如果只光写好,就流于一个平面的人物了。因此,《废墟上的白鸽》塑造人物时揭示人性中的光亮与阴暗,并采用开放式结局增添悬念,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殷健灵也不避讳孩子成长中的矛盾与冲突,《废墟上的白鸽》聚焦青少年心理世界,探讨了家庭生活相处之道,鼓励小读者和家长创造沟通的密码。比如,书中描写了白鸽母亲对女儿隐晦的爱——“虽然让她不要走,但洪水将至还是把白鸽推开了”;双爱母女间坦诚的爱——“每当母亲生气,双爱唱起母亲喜爱的歌谣,她就消气了”……梅子涵建议,教育应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父母有父母的心愿,但我们要承认,我们的心愿不全是对的。家长要与时俱进,心平气和地注视小孩的成长。”

童书创作不用刻意回避苦难,《废墟上的白鸽》直面人性之问-信息快讯网

“成长中的心灵”一直是殷健灵着墨最多的母题。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以来,从描摹“心悸成长”的《玻璃鸟》、“成长之恸”的《纸人》,到聚焦“少女妈妈”的《橘子鱼》、讲述生活中突如其来“失去”的《千万个明天》,殷健灵并不刻意回避死亡、衰老的幽暗苍凉。她直面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蜕变和阵痛,给予孩子擦干眼泪的力量。

在业内看来,阵痛与忧伤并不是让孩子绝望、颓废,而是一种对生命的真实体认——生活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成长有必经的“坎儿”,如果刻意让孩子回避,反而不利于成长,不妨告诉小读者复杂人生所需应对的挑战,和他们一起学会勇敢、坚强和爱的能力。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