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

2018-04-12信息快讯网

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信息快讯网

数年前友人王浪从北京回上海为老父过七十大寿,我刚整理完伦勃朗素描图片资料,便和他一起看了两遍。

那年夏天去法国时,在卢浮宫看了个伦勃朗素描特展,勾起我对伦勃朗素描的极大兴趣。在卢浮宫及老庙街的艺术书店里,一口气觅得三本印得较好的伦勃朗画册,主要是想收集他的素描。老庙街的那个店主当时颇为自负地称:“除非是还没出版的,重要的艺术书籍在我这都能找到。”这话不能当真,他肯定就没有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出版的伦勃朗素描。还在上小学时,母亲见我喜欢画画,不知从哪儿借了一本伦勃朗素描让我学习。记得有一张睡在枕头上的女孩的脸,安静优美,特别温馨,鼻孔朝天的视角临摹时稍不留神就会画得很滑稽。遗憾的是差不多40年后我遍找伦勃朗画册,却一直没找到那张素描。

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信息快讯网

三本近年出版的画册里共得伦勃朗素描近300幅。伦勃朗存世的素描作品据说有2000多幅,我找到的只是印出来的一小部分,不过较有名的差不多都有了。很庆幸我最早受到的“美术教育”是伦勃朗素描,那些画是多么的生动,全无匠气。有此先入为主,让我后来一直无法喜欢那些画石膏像的“素描”,乃至对“文艺复兴”艺术也颇不以为然。

王浪当年从庐山回上海画画时,为解决生计,曾在家里办过几年素描辅导班,为准备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辅导素描。他辅导成功率很高,学生考上的比率差不多达百分之百。这是因为他琢磨透了国内美术院校考官们对“素描”的理解和思路,发明了一套能“速成”的套路。他后来不干这个了,也没去深究中国美术教育的僵化。

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信息快讯网

很多教素描的老师都骂过“素描”考试。读书会上我们讨论过,透视法、明暗法,都只是工具,这可能对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画得像”有帮助,但它是“死”的,教不出“活”的画,许多有天赋的人其实不需要它们。这也有点像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的区别,当然这个“机器”是在人的头脑里。若将工具奉为教条,久而久之就会扭曲对眼前生气勃勃的真相的认识,看东西时都拿个框框去看,很难再跳出来,对人本来直接的审美感觉戕害也很大。甚至有人说,中国美术教育毁掉的艺术人才远远多于它培养出来的。

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信息快讯网

“文艺复兴”最优秀的大师们研究透视、明暗,是对真理、科学的探索,但他们自己往往并不教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背景画得并不符合透视,这正是微笑神秘的原因之一。达·芬奇更重视的还是自己的艺术直觉。伦勃朗早年虽然拜过意大利派的老师,学了“明暗法”并以“光的运用”在以后享有盛名。但有评论指出伦勃朗的“北方气质”和南方文艺复兴其实相差很大,他也基本未受南方意大利画风的影响,较少所谓“科学训练”的教条。当时南方画家基本是为权贵服务,画那些有关古希腊神话的僵化教条的题材。而伦勃朗的订单多来自生机勃勃的新兴资产阶级,他的素材基本直接取自中下层人们的具体生活。在还没发明照相机的时代,他那些数量惊人的速写和素描,抓取着一个个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那次卢浮宫展出的伦勃朗素描,虽然都是他为宗教题材画的草图,但最打动我的就是那些素描中强烈的“现场”气息,具体、灵动、极富感染力。那种生动之感,让人恍如重临当时情境。

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信息快讯网

我问王浪,看了伦勃朗这些素描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简明地归纳:“他画这些素描时要的是整体气氛。”哈,真是一针见血。的确是这样,这些素描不顾任何教条奋力抓取着“真的”和“活的”对象。这也让我想起塞尚说要画出圣维克多山下松树“香味”的话。对这些艺术家来说,真正要画的对象甚至是一个超越视觉感受的整体存在,是“物自体”,艺术家的工作就是要努力地接近和捕捉到它。

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信息快讯网

伦勃朗画画求“真”求“活”,求“神韵”,他也许钻研过透视法、明暗法,但画画却不是为了表现透视法明暗法,而是要表现眼前或心里的活生生的对象。因为有这个更重要的目标要追求,技法才会“活”,这就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法宝。伦勃朗的素描大多是为创作油画作品作的速写性质的素材收集或草图勾划,和他的蚀刻版画不同,很明显,这些素描当时并不被看成“作品”,伦勃朗画的时候并没有“我要画一张素描作品”的想法,更不会想到那些草图以后也能被展出或能卖钱。而在“求真”的过程中产生的“真”,甚至比当初最后完成的作品更让人体会到“真”。重温伦勃朗素描,让我再次思考凡高、塞尚们当年为之奋斗的是什么,他们奋力要冲破的枷锁是什么,他们从伦勃朗的画中真正学到的又是什么。

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信息快讯网

虽然绝大部分素描都是伦勃朗为创作“大作品”而做的“功课”,我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例外:他画了不少纯风景的素描,但很少把它们画成油画。这也许是当时人们并不把他看成是在风景画领域也有成就的高手,他没什么订单。伦勃朗对家乡大自然的描绘,更像是他纯粹的一种艺术爱好。

伦勃朗的素描为何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信息快讯网

▲图为《学步的孩子》(1660年)

电影《The Artist and The Model》里提到《学步的孩子》这幅素描,对话很精彩:

你再看看,带着观察的眼光去看,学着集中精神看事情。

……

这幅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别的都跟它无法比。

你画的吗?

当然不是,要是就好了。是伦勃朗画的,一个荷兰人。

……

把一根木棍的一端切开,蘸墨水画出来的。这是幅杰作,没有刻意要成为杰作的杰作。感受一下这个场景中表现出来的温柔。

……

这个孩子的手臂,你能感受到他的脚步声,他的不安全感还有怀疑。虽然你看不到他们的脸,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

或许这是他的第一步。

他的第一步,没错,我要说的就是这个。

……

你看这个年轻女孩 (孩子左边)的手臂,明显是急急忙忙画出来的,连细节都顾不上,但没人会管这些。重要的是,她对这孩子的爱。她扶着这孩子,知道她即将要放开她的手了。

她肯定是他姐姐。

肯定是。再看仔细点,虽然她背对着我们,但是从她背部以及面部的角度,你可以感受到她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孩子身上。而孩子在开始走路之前,兴奋地在笑。

他怎么会这么聪明?这位是他妈妈(孩子右边)吗?

毫无疑问。她已经习惯了,这不是她第一次。她站得很近,如果有需要就帮个忙。注意她笨重的服饰,非常粗糙,也可能脏了。

这位是父亲(孩子前面),刚下班回来,她们希望他看着孩子踏出第一步。

没错。

那个人是谁?

一位刚巧走过的邻居,碰巧目睹了这一幕。你能不能感受到那个水桶的重量? 从她左手臂的位置呼之欲出。

对,你说得没错。

伦勃朗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一平淡如水的瞬间,并画了出来。

你觉得这幅画花了他多少时间?

最多就四五分钟,这差不多就等于一张快照。但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想法,他有了想法。妈的,他有的就是想法。

作者:河马

编辑制作: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