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伟:春天曾有个上巳节
古人认为,水乃世间至洁之物,遂于春暖花开的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进行“祓禊”,就是到河滨焚香沐浴,以求洁肌净体、除病消灾。因而,《论语》说:“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汉代,上巳成了节日,刘桢的《鲁都赋》云:“民胥祓禊,国于水嬉”;《后汉书·礼仪志》则谓:“官民皆禊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后来,上巳节固定于农历三月初三,并逐渐衍生出水边饮宴之俗。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的上巳节,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相聚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兰亭,宾主环坐弯曲的清流旁,让斟有美酒的“觞”漂浮于水面,它停在谁的跟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吟不出者则被罚酒。在著名的《兰亭序》中,生动地描述了那时的情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雅集的影响非常深远,上巳节赋诗之风当由此而兴。
嗣后,宫廷和民间都在上巳节效仿兰亭雅集之举,这曾成为南朝的一种时尚,故《宋书·礼志》记述:“分流行觞,遂成曲水。”南朝宋人谢灵运《三月三 日侍宴西池》诗中的“滥觞逶迤,周流兰殿”,梁人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诗中的“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均系描述君臣禊饮的隽句。至于普通百姓,无缘端坐于流觞亭,只能涌向江河岸畔采集洁白的荠菜花(相传能除病),男子佩于胸,女子戴于髻,继而因陋就简地“泛酒”,诚如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所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因“曲水流觞”成了颇受人们喜爱的上巳节传统活动,南朝梁人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礼志》索性直呼它为“三月三日 曲水会”。
在唐诗中,有许多作品都与上巳相关,如杜甫《丽人行》诗云:“三月三 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崔颢的《上巳》诗云:“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辰”;白居易的 《三月三日怀微之》诗云:“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元稹的《酬乐天三月三日》诗云:“旧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时病里销”。它们或描述了上巳节的风情,或追忆了同挚友共醉的畅快,或寄托了对暮春的喜和愁……
到了宋代,李斌的《曹造法式》中收录了流觞亭的设计图样。不久,这种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先是传入高丽(今朝鲜半岛),受到文人雅士青睐;接着传入东瀛,形成了日本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
明清时期,流觞亭在我国南方、北方均可寻觅。尤值一提的是,乾隆皇帝钟情园林山水,每次南巡必至浙江,在巡视河工之余,饱览吴越之地的名胜时,当然不会漏掉兰亭;他返回京城后或新建或修缮,逐渐使几个不同风格的流觞亭再现于皇家御园和寺院。然而,随着岁月推移和社会变迁,“曲水流觞”最终同上巳节一样由盛而衰,所以晚清张春华的 《沪城岁事衢歌》 叹息:“曲水流觞俗未谙,兰亭谁复嗣幽探。”
如今,由于优秀传统文化愈来愈受重视,“曲水流觞”的情景已在一些地方重现。
作者:朱少伟
编辑:王秋童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