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男生也美妆,5人中就有1人用BB霜,男生为何越来越“娘”?

2018-04-17信息快讯网


95后男生也美妆,5人中就有1人用BB霜,男生为何越来越“娘”?-信息快讯网

据北京发布的一份95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口红,眉笔和BB霜已成为95后出门妆三件套,和95前爱用玫红色不同,豆沙色口红是95后的最爱,这显示出95后偏爱小清新色号。值得注意的是,95后男生也美妆,平均5个95后男生就有1个使用BB霜。

95后男生也美妆,5人中就有1人用BB霜,男生为何越来越“娘”?-信息快讯网

高仓健去哪儿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在不久前落幕的网络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100名男性练习生在节目中的装扮常常是“浓妆艳抹”,不少人的一颦一笑也非常的“柔媚”。

95后男生也美妆,5人中就有1人用BB霜,男生为何越来越“娘”?-信息快讯网

▲《偶像练习生》中“阴柔”的男生。

整个社会都在问“高仓健去哪儿了。”不久前,杭州一所中学开设攀岩课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杭州市下沙区一所中学斥巨资在学校里造起了专业级的攀岩墙,还请来专业教练,第一次开课就被学生疯抢。校长的话亮了:现在男孩太文弱了,要给他们开阳刚课程补钙。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不少中小学纷纷有类似的“拯救男孩”的举动。武汉某小学设立“男老师工作室”,定期进行“男人间的对话”;上海、南京等城市率先试点“男子中学”,设立全男生实验班,添加拳术、中国象棋、男子电声乐团等充满男人味的课程;上海某小学还推出中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这些学校代表了整个社会的普遍看法:中国男孩们越来越文弱,越来越“娘”,学业总体落后于女生,男孩们陷入了危机当中,亟需“拯救”。

不难发现,当我们认为男孩陷入危机时,我们的潜意识里其实存在着一个判定男孩的标准,即所谓的男性气质,当越来越多的男孩不符合所谓的男性气质时,我们便认定这是一种社会危机。什么样的男性气质?简言之,这是“男人行为的社会规范”,比如男性就应该粗犷、豪迈、man、果敢、具有好奇心和好胜心、敢于尝试、敢于担当,就像中国古人说的“宁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绵如羊”。

事实上,中国的男性危机的讨论并非近些年才有的话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它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整个社会都在为“阴盛阳衰”而焦虑,并刮起了“寻找男子汉”的风潮。1985年第2期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在栏目总标题“一扫混沌平庸,扬我阳刚之气”中刊发了一篇署名水竹的文章《到哪儿去寻找高仓健》,引起了社会大讨论。

95后男生也美妆,5人中就有1人用BB霜,男生为何越来越“娘”?-信息快讯网

▲日本演员高仓健

文章写道:“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上映时,我去看了,深深地被男主角的气质所吸引:刚毅,勇敢,百折不挠,把感情埋得很深,又爱得那么热烈……可是,那毕竟是银幕中的形象,我得在现实的土地上找到‘高仓健’。但我失败了。”

全球兴起“她经济”

当下,全球消费市场均面临消费升级,从以前注重价格到现在更关注品质,“宁愿多花钱买更好的东西”,已然成为全世界的潮流。“在这股潮流中,中国女性显然掌控着消费升级的‘开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林宸经过多年调查发现:在家庭消费中,女性完全掌握支配权的比例占44.5%;与家人协商的比例占51.6%;女性不做主的比例仅3.9%。另外,女性个人消费在家庭支出中占一半的比例高达53.8%。

95后男生也美妆,5人中就有1人用BB霜,男生为何越来越“娘”?-信息快讯网

而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在线电商销售额70%由女性消费者贡献,女性在消费决策和能力上都占主导地位。

前宝洁大中华区品牌运营高管、希岸酒店品牌创始人陆斯云举了个例子,中国中端酒店的市场年复合增长速度是30%,如此快速发展的引擎驱动源自女性群体。“男性朋友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出行需要住酒店,家中一般是谁做决策? 我想答案显而易见!”

是什么在支撑着女性消费地位的提升?林宸认为,这与女性社会地位、财产自由、家庭话语权的提升不无关系。

随着“她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女性消费力量的崛起,女性的消费诉求使得传统的男性气质发生了松动,《偶像练习生》的火爆以及中性气质的“小鲜肉”“小奶狗”的走红就是例证。

中性化是大势所趋?

科幻小说《三体》中预言了人类将会朝中性化发展的趋势,那个时代男人们化妆,穿女性化的衣服,现在已经有这个苗头。

“当罗辑冬眠苏醒时,那张脸又出现了,是一个表情柔和的男性。在与罗辑相视的目光中,充满着睿智的生机,以及他在自己时代很少感受到的真诚,理解和爱意。他觉得自己倒是变成了一个从噩梦中醒来的孩子,所经历的可怖的一切大人们只是付之一笑。”

95后男生也美妆,5人中就有1人用BB霜,男生为何越来越“娘”?-信息快讯网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戴锦华对社会中性化现象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她认为我们每个人作为‘人’的意义正在不断地贬低和下降,成为资本链条中的一个部件,在工具或部件的意义上,当然没有人在乎你是男是女了。

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有一个著名观点,“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ames,a woman”。她认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这一说法同样也适用于男性,男性既是一种生理性别,更是一种社会性别。所谓的男性气质,显然就是社会性别的范畴,它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的而不仅仅是生物学的建构。

因此,当整个人类环境变化时,男子汉也许会回来。《三体》在人类经历了大低谷后,人人奉行及时享乐,而有闲阶级也多,人类不必为生存考虑,过得异常舒适,男性女性化也是整个社会变得更温柔的表现。到程心冬眠苏醒时,书上说,在威慑纪元消失的男人又回来了,这是一个能产生男人的时代。大刘说,在这个时代里,大部分人不再是有闲阶级,要为生活奔忙了。

高仓健还是小鲜肉,与其在个人身体找原因,不如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

文:沈湫莎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