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出空间,让配电站“隐”于街区

2018-05-16信息快讯网

省出空间,让配电站“隐”于街区-信息快讯网

道路空间狭小紧凑、地下管网错综复杂,街道沿线还密布着优秀历史建筑和百年古树名木,一寸一毫也动不得。这就是徐汇区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项目所面临的困境。日前,徐汇区经过现场反复勘探、整合梳理多项数据,终于初步选定了部分电力开关站、配电站站点位置,打通了架空线入地项目的“第一关”。今日下午,徐汇区配电站建设首批签约项目包括了9家单位和20个站点,包括已有空间改建配电站和绿地内新设配电站两种类型。

风貌区里还原历史究竟有多难

走过衡复历史风貌区的游人总会怀有一点希望,但愿风貌区能有一天重现百年前的清爽天际。但大多人可能无法想象,在衡复历史风貌区这样一个优秀历史建筑遍布的“螺蛳壳”里面“做道场”究竟有多难?

想要恢复清爽天际,架空线入地、合杆整治便是必然。而配电站的建设就是人们面临的“第一关”。根据电力部门的规范要求,最小开关站、配电站站点距离应保持在300米至500米左右,这主要是为了保障末梢区域电压的稳定。此外,这些开关站、配电站还要形成网络,这要求设计方要成片布置这些站点。

这样的设计要求可难倒了土地资源稀缺的衡复历史风貌区。风貌区内道路狭窄、建筑密度高,站址落实实在是非常困难。不像过去的站点设计,施工方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施展拳脚。在这样一方狭窄的空间里,施工方却需要布置上等量的机器设备,以保障居民日常的用电需求。这项史无前例的考验,摆在了人们面前。既然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就打造出自己的“衡复样本”。布置上体积更小的机器设备、排摸所有可利用的建筑资源……实践中总能迸发出更多的创意火花。

发挥“做人家”的智慧

湖南路301号,这里曾是徐汇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2017年以后,经徐汇区政府统筹协调,这里又作为邻里汇丰富了周边居民的业余生活。如今,邻里汇又叠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变电站。

变电站设置在湖南路301号底层。目前,该建筑已经完成拆旧、部分管线排设和局部加固等项目。湖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缨告诉记者,叠加了变电站功能的邻里汇依旧会服务好社区群众。此次功能的叠加充分利用了该建筑物的剩余空间,合理整合资源。日后,这里将会成为居民们家门口的“会客厅”、“保健室”,多项功能嫁接在一个平台上。

经过此前多轮排摸,徐汇区整理出了一批像湖南路301号这样还可以在空间上“做文章”的建筑物。垃圾库房、公共厕所、车库、工具间、用户站……一切人们可以想见和想不到的空间存量都被重新利用、改造升级,赋予其更多的使用功能。

省出空间,让配电站“隐”于街区-信息快讯网

省出空间,让配电站“隐”于街区-信息快讯网

据徐汇区建交委介绍,此次配电站的创造性设计主要体现在配电站用地面积的大大缩小。按照过去的设计经验,每个配电站会用到约20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然而,此次徐汇区配电站的设计却仅仅在80平方米左右。超过一半的建筑用地面积如何“节省”下来?其秘诀在于选用小型化、紧凑型的机器设备。据了解,此次配电站所采用的设备体积普遍减少40%左右。在部分实在可利用空间过小的站点,电力公司则采用箱变代替站点的优化方案。箱变的每台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十分适合在狭小空间里布置。用地“边角料”也能有大用处。就这样,一点点“省”出来的空间却成为了保障市民日常用电基础设施的重要场所。

配电站“大隐隐于世”

将配电站隐于社区总体大环境中,从而使历史风貌区更具人文魅力,这是配电站设计的初衷之一。武康路沿线行道数都是树龄30年以上的大树,架空线入地会对现有的行道树根系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积极制定保护措施,尽量减少配电站对行道树根系的伤害。

此外,风格的统一也是施工方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武康大楼是上海的地标之一。根据该区域整体规划、街区特色以及建筑自身风格,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确定了外立面改造设计方面。目前,施工方已经基本完成武康路大楼对面10家商铺的建筑立面、店招店牌更新和景观阳台修建等工作。武康大楼的“素颜”初现,未来或将能重现百年前的“美貌”。

下一步,徐汇区还将继续完成相关拟选建筑改造加固方案以及绿化搬迁方案。同时,站点加固施工、设备更新、管道铺设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也将进一步落实。

作者:顾一琼 王嘉旖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