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器中的老上海 ———“海上银珠,厚德流光”展品背后的故事

2018-05-18信息快讯网

老银器中的老上海 ———“海上银珠,厚德流光”展品背后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新利洋行银珐琅整妆套件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海上银珠,厚德流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在南京西路324号正式拉开帷幕。历博馆藏的一百余件银器精品及相关文物、文献,展示了一个老银器中的老上海。

老银器中的老上海 ———“海上银珠,厚德流光”展品背后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明代银鎏金凤冠霞帔饰件一套

“明代银鎏金凤冠霞帔饰件一套”为本次展览中古代上海银器精品之一。1957年,上海考古工作者在本市黄浦区南车站路353号大同中学体育场内发现一座古墓。经考证该墓为明代陈所蕴夫妇之墓。考古人员清理墓地时发现多件文物,包括一套银鎏金凤冠霞帔饰件。此套银器后被移交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该套饰件共四件:一件表面锤蹀出凤穿牡丹,下部坠云托牡丹花、鱼、流苏坠。一件为三凤穿牡丹图,二件为马蹄形花卉饰件。

“银鎏金凤冠霞帔饰件”的主人为陈所蕴夫人王氏。陈所蕴,字子有,号具茨山人,上海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历任南铨部郎,迁中州学宪,南京太仆寺少卿,卒于万历四十年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古代史展厅有明代“日涉园图”一卷。“日涉园”为明代著名江南园林,园主即为陈所蕴。陈所蕴妻王氏,为上海鹤沙里 (今浦东下沙地区) 著名王氏家族后裔。王氏先祖北宋“靖康之难”后随宋室南迁,始居金陵,后移居华亭鹤沙。旧时婚俗讲究门当户对。陈所蕴以童子充博士弟子员,得到王氏祖、父赏识,将王氏许配于陈所蕴。陈所蕴19岁成为上海诸生,在上海小有名气时,王氏正式嫁至陈家。

王氏婚后勤俭持家,相夫教子。随着陈所蕴官位上升,王氏的社会地位也上升。她先被封为“安人”,后诰赠“淑人”。根据惯例,官员夫人获得命妇封号后,才能制作凤冠霞帔。这套银鎏金凤冠霞帔坠饰套件,可能是王氏获得安人称号后的配饰物品。王氏去世后,陈所蕴回忆其妇时指出:出身名门的王氏“功苦服勤”、“性甘澹泊”、“居恒荆布自安”。王氏获得安人封号,冠帔到家,她穿戴冠帔北向叩首谢恩,再到家庙向四世祖妣叩拜后,就命人将冠帔收进箱内。有人问,穿戴冠帔可以彰显恩赐和地位,为何穿一回就收起来了? 王氏回答说,我以夫君的宠灵、上天的恩赐才有幸穿戴凤冠霞帔。既然已经拜受过了,那收藏在箱子里与穿在身上,有何区别,哪里用得着时时穿在身上呢?

宋元以来出土的上海金银器清雅俊逸,工艺精湛,内涵丰富。想来创意设计金银器的“匠人”文化造诣不浅。可惜关于金银器“匠人”的历史文献记载很少。迄今为止,上海最早的金银器匠人记录出现于明 (崇祯)《松江府志》。该志载:“松江唐俊卿与嘉兴朱碧山,平江谢君羽、君和齐名。唐制昭君像,琵琶、乘骑、眉发、衣领、花绣及鬉鬣,种种精细,马腹上仅豆许一穴,其中嵌空,真老手也。”元代朱碧山所制银器被两岸故宫视为珍品,与此媲美的元代松江唐俊卿的作品至今未现。

老银器中的老上海 ———“海上银珠,厚德流光”展品背后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张善六制银寿桃一对

老银器中的老上海 ———“海上银珠,厚德流光”展品背后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上海工艺史上,与朱碧山相匹敌的另一位金银器匠人为清代“张善六”。清张善六名肇周,人们称他为张六官。他本是外科医生,又善于制造银器。买到他制品的人,以为货品之精致可与元代嘉兴的朱碧山、平江的谢君和相匹敌。六官所制的酒器和指环等物,工巧每非人意所及。所以每一器出,人们都不惜重价争购……但他生性孤僻,绝对不受任何人促迫,颇有王右丞画山水的气概,不肯粗制滥造,敷衍应酬。因此张善六在世时,就非常受人推崇。张善六名声在外,但长期以来,他所制银器只见文字,不见实物。本次展览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文物库房中找出张善六制作银寿桃一对。寿桃规格10厘米×10.5厘米,银珐琅材质,器型小巧玲珑,镂刻为主要技艺。除缠枝植物纹饰外,寿桃顶部及周边有艺术字体“寿”字;寿桃边缘雕刻的蝙蝠栩栩如生,寿桃把柄犹如奔跑的梅花鹿,传达“福、禄、寿”的祝福之意,应为贺寿佳礼。此对寿桃为我们了解清代著名制银匠人张善六的银器制作技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例证。

展览中还有英国新利洋行银珐琅整妆套件一盒,包装盒标明“Boyes Bassett Co.Jewellers And Silversmiths,Shanghai”。该套银器是若干年前历博文物征集人员在上海文物商店征购,标签为民国时期南京路著名的外国首饰店新利洋行的英文名称。

开埠后,外国首饰及金银器皿随之而来。1920年代,“上海为远东商业竞争之中柱。中、美、德、法、英、日、瑞士各国商店,各备其上等土产,制就舶来品以供中外人士之需求。”英国“新利”与法国“利喴”、德国“双龙”、法国“乌利文”、瑞士“永昌”等为南京路著名的外国钟表首饰店。新利洋行前身为成立于1869年的日本古玩店,总部位于日本横滨。1904年前后,在日本工作的英商别发洋行职员波伊斯收购了该店,将此店总部迁移上海。店名最初沿用旧名Kuhn & Co,。1915-1941年间,新利洋行英文店名改为“Boyes & Bassett Co.”,店面开设在南京路。该行长期代理英国伦敦及谢菲尔德著名的金银首饰商、英国皇家指定珠宝供应商马平—麦布公司 (MAPPIN & WEBB LTD) 商品。从1908年新利洋行的一份广告看,该洋行直接从英国马平—麦布公司进货在华销售。新利洋行供应纯银器皿品种繁多:既有餐厅里的黄油盘、茶具、咖啡具等餐饮具,又有卧室里用的梳妆用具等;还有书房里的墨盒、钟表、书写工具,客厅里的银质花架、相架、花瓶等。新利洋行还可根据顾客需要定制各种高品质银器。

新利洋行在沪经营几十年。该行所售金银器皿主要来自英国和日本等国。新利洋行每年营业数以千百万金计,主顾多为富绅贵妇、达商显宦。

老银器中的老上海 ———“海上银珠,厚德流光”展品背后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1917年上海法国球场总会体育比赛银碗

与“新利洋行”银珐琅整妆套件相比,1917年上海法国球场总会体育比赛银碗毫不逊色。开埠之初,近代体育就作为一种生活、娱乐方式随外侨进入上海。今南京路、河南路一带曾经是上海最早的跑马场、抛球场。除了跑马、抛球外,网球、拳击、游泳、台球等体育活动也很早就在上海出现。20世纪初,上海已经成为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扩散地。在林林总总的近代体育活动中,最为活跃的是居住上海的外国人及外侨社团组织。上海曾经有斜桥总会、德国总会、日本网球会、葡萄牙运动会社等多国社交体育娱乐总会。法国球场总会曾经是近代上海著名的外侨总会之一。这只银碗侧面铭文“C.S.F.”即法国球场总会Cercle Sportif Francais的缩写。法国球场总会位于法国公园附近的环龙路 (今南昌路)。总会内设舞厅、台球房、女子画室、拳击室等。法国球场总会常常组织举办网球、击剑、拳击、台球、保龄球、跳舞等体育活动。同当时很多外侨社团一样,法国球场总会实行会员制。参加法国球场总会的男女会员均可参加该会组织、举办的体育活动。网球早在1874年前就进入上海租界,到民国初年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一种体育运动。除了基督教青年会外,一些外国洋行、外侨社团也常常举办网球比赛。历博这次展出的这只银碗为法国球场总会1917年春天组织举办草地网球双人障碍比赛时的奖品。此次比赛得奖的是两名外侨,但该银碗为沪上著名的外国首饰店 (广帮银楼)“和盛”号出品。银碗侧面铭刻外文,银碗表面装饰却是中国植物纹饰,这既是近代上海体育活动国际化的生动细节,也是这座城市中西交汇的一个缩影。

作者:胡宝芳 彭晓明 张牧婷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舒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