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牡丹!不仅入画,还能入药,原来你是这样的牡丹!
▲取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特色,本次特展以汤兆基先生牡丹作品为“君”,“佐”以药用牡丹的各类标本
牡丹不仅能入画,还能入药!今天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名为“国色天香,医艺交融——牡丹艺术展”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展示了牡丹在观赏价值之外的药用价值,引观者感慨“原来你是这样的牡丹!”
▲牡丹入药的经典方“大黄牡丹汤”
牡丹被视为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也让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挥毫泼墨,留下不少名篇佳作。鲜为人知的是,牡丹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形成了包括植物学、药物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顾攸美介绍,牡丹以根皮入药,称作丹皮,是一味清热化瘀的良药。经典方比如大黄牡丹汤、牡丹皮散。其中,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功效是泻热破结,散结消肿。
▲牡丹以根皮入药,称作丹皮,是一味清热化瘀的良药。
取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特色,本次特展以汤兆基先生牡丹作品为“君”,“佐”以药用牡丹的各类标本,供观众在领略牡丹之韵的同时,了解牡丹的药效,在国色天香、医艺相融之中流连忘返,徜徉在医艺相融的文化空间中。
▲牡丹标本
“将牡丹艺术和牡丹医药相结合,带来了一场医术与艺术相交融的修身养性文化课,希望这有助于丰富医学生及普通大众的艺术志趣。”顾攸美告诉记者。
▲汤兆基笔下的荷花。荷花在中医药领域也有药用价值。
汤兆基创作了许多以牡丹为题材的字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被誉为“汤牡丹”。此次上海中医药大学聘请汤兆基为客座教授,希望据此进一步提升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艺术品鉴能力,将中国传统医学与国粹艺术更好地融合,从而提升学校及博物馆的总体文化涵养。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国内最具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主题博物馆,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张文化名片,多年来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好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物馆馆藏文物繁多,本次展览希望通过创新的融合形式,让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物焕发青春光彩,讲好中国故事,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作者:唐闻佳
摄影:唐闻佳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