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频新作《松林夜宴图》:用个体人生回应大历史,才能可见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2018-06-12信息快讯网

孙频新作《松林夜宴图》:用个体人生回应大历史,才能可见生命的短暂与可贵-信息快讯网

▲孙频《松林夜宴图》新书分享会现场。

女作家孙频新作《松林夜宴图》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北京十月书店举行。作家梁鸿、张楚,评论家杨庆祥及作者孙频与各界读者一道分享了关于《松林夜宴图》的创作和阅读感悟。

孙频,1983年生,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在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已发表小说两百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三人成宴》《隐形的女人》《同体》《疼》《盐》等。

《松林夜宴图》由《松林夜宴图》《光辉岁月》《万兽之夜》三个中篇小说构成。在这部作品中,孙频开阔、温和,开始更多关注个体在时代中的无奈与妥协,苍凉与挣扎,毁灭或重生。《松林夜宴图》中两代艺术家在各自的时代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光辉岁月》中的梁姗姗可以视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这批人的精神史,苦苦追寻着对自己精神以及肉身的安放;《万兽之夜》则是在时代中互相波及的命运与断层的人生。这里的“光辉”岁月意味悠长,用个体的人生回应着大历史,才更见每个个体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谈及孙频的创作特点及师承渊源,张楚表示,孙频的小说创作向来以细腻、凛冽著称,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张爱玲,两个人创作上的亲缘关系体现在小说的腔调和气息上。

梁鸿认为,一个作家必须得有当代性,张爱玲有张爱玲的当代性,孙频也有着她自己的当代性。《松林夜宴图》本身携带着某种非常大的象征性,涉及到当代作家如何触及时代。“这种处理不是四两拨千斤,而是你把静寂的、空白的东西通过什么样的声音把它传达出来。这特别考验作家,当代作家可能都要面临这个考验,但有的时候它也可能形成新的艺术的声音、艺术的特质。”她说。

孙频新作《松林夜宴图》:用个体人生回应大历史,才能可见生命的短暂与可贵-信息快讯网

《松林夜宴图》书封。(十月文艺出版社提供)。

对于《松林夜宴图》的创作体会,孙频说,师承问题是作家精神性的问题,像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是比较喜欢张爱玲的,她对我早期的作品是有影响的。但张的内在是平静的,我的内在是不安的,是纠结的,而且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会随着作家年岁、经历、感悟等产生变化。

没有一个作家会几十年不变地往下写,因为你自身的年岁、经历、感悟都在变化,你的心灵和所处的环境都在变化。从我早期小说中那种感性的、被人物情感驱动着向前推进的内在逻辑,到这两年我开始刻意在写作中增加理性的成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慢慢开始觉得作为一个作家,当其不具备理性的时候,肯定会失去一些思考的纵深度和宽阔度。这也是我的小说在近两年来呈现出的一些发展变化,我试图增加一些文字背后的思考,比如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人物的心理机制、人物行动的内在逻辑等等,而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对作家来说才是写作中真正的喜悦。

孙频新作《松林夜宴图》:用个体人生回应大历史,才能可见生命的短暂与可贵-信息快讯网

▲作家孙频近影。

针对“变化”对一位作家风格的树立到底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问题,梁鸿认为,《松林夜宴图》在混合了中国古典美学某种飘忽、阴柔、自我原谅的特征,以及某些柔软的东西之后,从外表看来棱角稍微钝了一些,但其实骨子里更尖锐了。她说:“孙频一直关注女性对自我的意识和对身体的认知。她的小说虽大多从女性视角进入,里面却有一个内在的宽阔性。如果女性作家本身就对性别敏感的话,从女性视角进入,同时思考更广阔的世界,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切口。”

文:报驻京记者周渊

图:除署名外均杨志成摄

编辑制作:周渊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