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子”秒变女神:任平的清音人生

2018-07-31信息快讯网

“女汉子”秒变女神:任平的清音人生-信息快讯网点击图片跳转收看视频

“我从4岁开始学游泳,后来练跳水,一直到快上初中。”任平笑着说,“我身边的人都说我在台下就是个女汉子,但一到台上立马变女神。”谁曾想,这话竟是出自一位舞台上温婉可人的清音表演艺术家之口。这位活泼跳脱的“老”艺术家,便是任平。

“女汉子”秒变女神:任平的清音人生-信息快讯网

任平。本人供图

任平是四川清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承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老师。2012年9月15日,任平以一首《中华医药》一举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斩获。在颁奖大会上热烈的掌声中,任平热泪盈眶,为这“牡丹”花开,她倾尽二十余年心血灌溉,只为再现清音余韵之辉煌。

相传,四川清音源于明清俗曲,形成于3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是江南小曲与四川方音、民歌俚曲、戏曲声腔等经过长期交融、衍生发展而来的。它既保留了自明清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又与四川方言、音韵、语调完美结合,极具四川特色。而清音中哈哈腔、弹舌和贯口是最为人称道的“特技”。“哈哈腔就是弹舌发音,会给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点滴感,因为清音的灵动和婉转,清音女演员又被称为东方的花腔女高音。”任平在提及清音时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李派’清音更是得其真传,因此对传人要求很高。首先,要有甜美脆亮的声音,其次,要有我们四川女孩子特有的小家碧玉的温婉。”

就是这样一位热爱清音至骨血的艺术家,学习清音竟是始于机缘巧合。

1991年,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恢复招生。任平在初中音乐老师和体育老师的鼓励下报了名,没承想,毫无功底的她凭借着一腔热爱和良好的嗓音条件进入了学校,成为了成都艺校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清音定向培养的学员。那时的她,对清音的认识还懵懵懂懂,但在听过它的唱腔、唱词后,任平爱上了它,这一爱就是二十多年。

1996年,任平师从程永玲,成为四川清音“李派”第三代传人。可偏偏90年代末的中国艺术受外来流行音乐影响巨大,清音与其他中国传统曲艺一同陷入沉寂。那时的任平年纪尚轻,面对曲艺低迷的景象也曾彷徨不已。在与老师商量后,她开始尝试与王迅搭档演小品。可渐渐地,程永玲老师发现小品表演可能会将任平身上唱清音的灵气消磨,连多年练就的基本功都可能被消耗殆尽。因此,程老师严词勒令任平在曲艺与演艺间作出抉择。任平思索再三,放弃了小品表演,从此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清音事业当中。

“女汉子”秒变女神:任平的清音人生-信息快讯网

任平与老师程永玲。本人供图

面对清音的长期低迷,任平没有固守陈规、坐以待毙,而是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发现青年人喜好:既然大家喜欢新的、流行的,那我就为清音做改良。本着“旧中有新,新中有根”的创新原则,任平保留了四川清音经典的唱腔与技巧,融合咽音、民族唱法,再辅以改良版的传统服装、精美的舞台设计以及现代的和声配置,以此增强清音表演的可看性和可听性。在不断的尝试当中,任平为清音“圈”下一大批年轻的“粉丝”。

“在一次讲座过后,有个年轻的小男孩给我看了他自己创作的清音词曲,虽然写的没那么完整,但是我很欣喜。”任平开心地分享新“粉丝”的故事,“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我们清音了,虽然说还不能做到像汉服一样成为一种潮流,但是,起码现在有人因为喜欢清音而主动来学习了。成为流行趋势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我们要先让孩子们了解清音,喜欢清音才行。”

“女汉子”秒变女神:任平的清音人生-信息快讯网

任平在成都蒙彼利埃学校辅导。本人供图

任平所说的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清音可不是随口的玩笑话,这十年她一直把这句话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一直不间断地安排青年演员到清音社团去教爱好者学习清音。同时还与5所小学达成协议,在学校内定向教授小朋友们清音课程。别看孩子们小,他们的表演曾经获得过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二等奖,还到国外表演过呢!”当提及四川清音“进校园”,任平骄傲地说,“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很大,非遗经费和艺术基金都对清音帮助良多。我一直认为普及性传承和定向性传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的文化传承工作也做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但在与学校的合作中任平发现,如果想要清音“进校园”,首先要校园的音乐老师懂清音。因此,在与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商议后,任平将清音带入了这群未来教师的世界里,主动为学生们进行清音培训。

“女汉子”秒变女神:任平的清音人生-信息快讯网

任平在彭州辅导音乐教师。本人供图

任平认为,清音“进校园”是一种普及性传承的文化活动,清音化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让孩子们认识清音、了解清音、爱上清音的同时,唤起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说起任平这份对于文化传承的“固执”,与她多年的经历密不可分。

在传统文化黯然失色的那段时光里,像任平这样对传统曲艺坚守不移的年轻人寥寥无几,他们自然成了老师们眼里的“香饽饽“。在任平学习清音的过程中,所有前辈都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他们竭尽所能地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我,他们对清音的热爱和对后辈的关爱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任平在谈及入行快三十余年的感受后这样感叹,“我获得‘牡丹奖’的那首《中华医药》就是老师们爱的见证。当年四川省曲协李蓉秘书长发现了这个好的作品后,第一时间想到了我,可是当时那个版本并不适合我唱。我师父知道这件事的时候还在外地出差回来的路上,她晚上一到家,就连夜为我改编了唱腔。我早上看到她的时候,她满眼疲惫。所以,现在每当我唱起这首歌,都会想起师父对我全心全意的爱。”

对此时的任平而言,清音早已不再像以前学个曲、唱个词那么简单。她学习的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样也是人文文化的传承。在同老师们共同走过曾经落寞孤独的“曲艺复兴”之路后,她更加重视精神上的清贫——那份因喜欢而用心坚守的本心。对于一个演员,德行是艺术之骨,支撑着所演之物的气节与灵魂。任平就是这样守着这份“清贫”,肩负着传承的重任不断前行。

已得韶华刹那,开得满树芳华。

任平的清音人生,to be continue ……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