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全球AI负责人沈向洋:中美AI发展的差异原来在这里!

2018-08-09信息快讯网

微软全球AI负责人沈向洋:中美AI发展的差异原来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沈向洋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全球顶级机器视觉专家,是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微软十二常委之一,是微软公司华人最高职位者。所有接触过沈向洋的人,对他的评价是智商、情商“双高”,有一种举重若轻气度。通常管研发的人身上有“理想主义”的色彩,而管产品的人则需要更“现实主义”,沈向洋既管研发又管产品,他执掌微软的全球研究院和 AI 产品线,把“理想和现实”都平衡得很好。

不久前,沈向洋博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的采访。关于AI的最新进展以及微软的未来,他透露了许多信息。

微软全球AI负责人沈向洋:中美AI发展的差异原来在这里!-信息快讯网

▲沈向洋博士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

中美AI落地有差异

人工智能分为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最近这几年感知智能方面进步非常大,但是在认知智能方面进展非常小。所以很多人担忧的AI超越人类的事,沈向洋并不担心,因为AI还远远没有达到能跨越人类智能的高度。

谈及AI技术发展,沈向洋表示,中美两国AI走过的技术路线非常像 ,得益于互联网和开源,科技的发展变得更互通,技术发展很快,剩下来的挑战是如何将技术落地。但是在如何将 AI 产品化、商业化,中美在实现路径上有很大差别。他表示,中国有很多 AI 独角兽公司做得不错,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安防等方面,比如旷世、商汤等公司,这些公司找到了真实需求场景,发展非常快,而且已经开始走向海外。“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滚雪球效应,做得越早、越早占领,机会就越多,而且能够很快做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很多美国人也担忧,中国在 AI 某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对美国形成冲击,不过现在下结论还早,大家都还在观察中。”他说。

沈向洋透露,最近美国在AI上有两个比较大进展。一是在可信赖的AI上,称之为 “private AI”,目前美国在能利用隐私数据进行人工智能研究有了比较大的进展,这是非常厉害的地方,如果不能解决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大家都不愿意将数据拿出来,而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撑,就无法加速 AI 发展。一个技术要想深刻参与和推动人类进步,一定会从生产力影响到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不久前沈向洋联合微软公司法律副总裁撰写《未来计算》一书,就谈及了人工智能与发展将面临的种种社会伦理挑战,因为在沈向洋看来,所有的技术要想深刻影响社会一定会体现在法律、法规上。另一个进展是可解释的 AI。过去的AI只能是给出结果,不能告知原因,比如一个患者得了癌症4期,AI可以判断出是癌症4期无法解释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工智能能够解释原因,而且在解释和解析上比很多医生做得更好。

全球AI一东一西格局已定

沈向洋谈及了目前全球创新趋势的变化。一直以来,全球大的IT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所采取的模式,通常是选一个用户数量庞大、商业价值高的市场作为主战场,围绕这个市场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定义。微软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还主要采取这样的模式,以美国为主战场,大部分的产品在美国定义,然后移植到欧洲,这两个市场文化相对比较接近,再然后是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市场。

但是现在出现了新的变化。沈向洋表示,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市场与其他市场不一样,比如人工智能应用,在美国做好之后三五年再落地中国将变得越来越难以实施,因为中国市场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产品落地能力非常强。现在全球大IT公司,每做一个产品需要考虑中国情况、中国用户的体验,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用户的规模庞大,还因为这里的创新公司在做很多原创的技术与服务。

竞争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未来全球AI的格局,会有两个巨头,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

公司大了最难决定是不做什么

目前微软将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计算、AR/VR 列为未来方向,云计算是微软目前增长最好业务线,人工智能也比较好理解,将人工智能注入微软所有的产品线能够带来更智能的产品与服务,获得更高价值,但量子计算和 AR/VR 似乎还遥遥无期,看不到短期变现的机会。微软将未来押宝在这些机会上,究竟怎么想?

沈向洋表示,对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看到方向,投资未来,并找到自己落脚的商业模式。微软的规划分当下、近期、远期,未来 5 年、10 年规划清晰。现在很热的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语音识别,而事实上在 20、30 年前微软就开始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沈向洋加入微软是 22 年前,那时他就做计算机视觉研究,而这些计算机视觉的研究成果在微软的体感游戏 Kinect 以及 HoloLens 等产品里都发挥了作用。微软 15 年前开始研究量子计算。“老实说,其实关于量子计算的应用,除了加密其他应用究竟在哪里,大家现在还不清楚,但是未来的若干年后它一定会带来产业的颠覆。这个我一点都不担心,就像 50 年前计算机出来,大家也不知道它能做什么一样,谁也没有想到计算机演变到出如此多形态,能做这么多事情。”沈向洋强调,未来一定是“无处不在的计算和无所不在的智能”。

对他而言,更激动人心的是智能端。PC 和手机发展已经进入稳定期,但接下来将是物联网的世界,会有几十亿、几百亿的 IoT 设备出来。“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做智能云,更加激动人心的是要做智能端。现在微软做 AR、VR,对于微软来说 AR、VR 只是一种看世界的交互实现方式。”沈向洋说。

所以,沈向洋的观点是:“持续成功的公司必须要做长远的基础技术研究,一个研究院的灵魂是要有耐心、有眼光做长远的技术,追求一些能够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的技术。”沈向洋甚至表示,当一个公司大到一定程度最难的决定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就像现在自动驾驶非常热,但微软决定不做自动驾驶这个“车”本身。微软打造的是从云到端这样的一个整体的平台,打造汽车的平台。

想象力才是做研究最重要的

关于研究,沈向洋说只能是“放养”,研究的所有一切是未知、是不确定。而做产品要求的就是确定性,他表示做产品实际上只有三件事情,“第一,你的产品到底要做什么;第二,你的产品质量是什么;第三,你的产品哪一天可以出门。就是这三件事情天天要做平衡,出了情况如何解决、如何来平衡,所以管产品线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他甚至自嘲“我的满头白发就是做产品给弄的”。

在沈向洋没有管产品事业部之前,沈向洋曾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带过不少研究生,每一个他带过的研究生他都会先送其一本书——《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这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 Takeo Kanade 写的书。

沈向洋表示,做研发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想象力,缺乏悟性,想问题的格局不够大,想不出东西来就只能去抄袭别人。因为环境、体制限制了想象力,事实上,做研究要“无知、无畏”,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过去认为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是了不起的事情,但这些今天都实现了。所以他管理微软研究院,最担心的是研究员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事实上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到微软研究院“小成功是必然,大成功是偶然,而我需要的不是小成功。”沈向洋说,在微软研发体系里有两条腿,一条腿非常实际,做落地产品,另一条腿关注未来、需要想象力。微软全球研究院有 1000 多号科学家,承载的是微软的技术未来,沈向洋对他们的态度是给予信心和放养。“因为做研究的人,你逼他没有用”,所以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人,“没有说你一定要做什么,你自己可以决定要做什么“。

“研究需要自由的环境,为什么许多的图灵奖、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来自名校、来自研究院,因为那里有太多的聪明的人,互相激发、互相启发、相互挑战,有聚集效应。”沈向洋表示。


作者:李佳师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中国电子报微信公众号

NASA被微软前CTO质疑学术造假,关键小行星数据竟然是抄的?
新技术助推数字阅读发展成效突出
松江区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引擎
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六论习近平主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重要讲话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制度合力
质量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占地500亩,投资30亿,浙大二院欲打造全球示范性大学医学中心
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突破前20名 女性发明家比例高于以往
智库观点 | 可靠性是军用AI的“阿喀琉斯之踵”
全球吨位最大的“国之重器”40万吨级“广州号”矿砂船首航
中美贸易战:挑战和机遇
阎学通:中美两极化趋势与国际体系研究的思考
让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
谷歌翻译分不清男女?《自然》评论:当AI表现出种族或性别歧视,除了震惊我们还能做什么?
没必要担心中国在中美经贸摩擦中底牌不足
人工智能SAIL大奖下月在沪颁出
习近平眼中“大党的样子”
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中国道路发展、实践的国家治理意涵
经济形势年中看: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新创意 大格局 助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老外的中国映像】朴钟喆:中国“农村”的发展吓了我一跳
全球首个全局化人工智能矿场来了,继无人码头后,上海企业开拓AI应用新场景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要抓住这个重点!李强专题调研半导体产业发展
环球时报社评:美对华贸易战是霸权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挣扎
【国际锐评】警惕“美国黑洞”反噬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回应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农业焦点问题
这个100多人的小厂,产品让全球80多个国家争相抢购!有啥秘诀?
【正本清源理性看】中美贸易战会给我们带来多大影响?
文汇深呼吸 | 与全球戏剧舞台的脉搏共同跳动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将应邀率团赴美举行中美经贸问题副部级磋商
保持战略清醒 坦然面对挑战——中美贸易战观察
10年前马云和卫哲向苹果、微软问了同一个问题,后来阿里巴巴变成了巨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