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昱宁:《八部半》里的故事或笨拙或意外地抓住了某些生活真相

2018-08-14信息快讯网

黄昱宁:《八部半》里的故事或笨拙或意外地抓住了某些生活真相-信息快讯网

中国式的“黑镜”故事集会是怎样一番面貌?翻译家、出版人黄昱宁的首部小说集《八部半》日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收录了《呼叫转移》《三岔口》《水》《你或植物》《幸福触手可及》《水星很忙》等多篇作品,每个故事都起于一个诡诈疯狂的念头,捕捉人们在幻觉、执念和伤痛中编织的那张亮晶晶的生活和意义之网。

书名“八部半”暗合著名导演费里尼的同题名作,作家毛尖感叹:犹如费里尼,黄昱宁恢复我们对细枝末节的感受,“我们因此时而对往事眷恋不已,时而又胆战心惊。她用小说发出的一点点动静一点点声响,甚至可以让未来和过去一样历历在目,如此她用她的梦盖住我们的梦,让我们成为她的笔下之臣。”作家小白说,《八部半》里的小说保持着一种奇异的平衡,在道德感和越轨之间,在故事传统和现代小说技巧之间,在练达人情和突如其来的激情迸发之间,就好像在内心深处,她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一架神秘的天平。

2018上海书展期间,黄昱宁将携《八部半》于8月18日、20日分别在思南文学之家、上海展览中心,与李敬泽、小白、毛尖、汤惟杰等作家学者以及现场读者分享创作心声。经授权,我们听听黄昱宁如何看待这部小说集——编者的话

直到写完第八个故事,我仍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进入了小说家的角色。人生的前四十年已经习惯于当一个称职的出版人、勤奋的翻译者、自觉的评论者以及挑剔的读书人,这些角色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捏合成一个贴身跟踪的影子,须臾不曾放过我。

如是,出一本集子,或许可以被视为某种策略。无论如何,故事就在这里,或生涩或笨拙或意外地抓住了某些真相——它们都已经被打包收进了一本书,成为过去时。把这本书交给我的影子,批判得失,计算优劣,承受褒贬,那是她的事。我可以腾出空来,轻减行囊,重新上路。

八个虚构故事大多发表在最近三年里,各有其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动机与路径。不过,把它们归拢到一起,多少也能看出下笔时自觉或不自觉关注的几个方向。观察当代都市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欲望结构,关注欺骗和自我欺骗、角色与角色错位,潜入城市中产者脆弱且内外交困的梦境,追问小说(故事)在未来的命运——凡此种种,一旦付之标签,就索然无味了。

黄昱宁:《八部半》里的故事或笨拙或意外地抓住了某些生活真相-信息快讯网

《八部半》

黄昱宁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8

如果一定要给它们总结一点共性,或许从技术层面讲会显得更清晰一点。我希望它们都构成对我虚构能力的考验,而我的答卷至少能在完成度上达到及格线;我希望我能压制作者的倾诉欲,附身于人物,通过他们的感官,重新体察我熟悉的世界,获得某种可贵的陌生感。

回溯个人虚构史的起点,我总是想起五六年前发表的散文《海外关系》。正是在那篇写到瓶颈时,我开始尝试在虚构与非虚构的边境线上来回跳跃。闯进陌生疆界的兴奋记忆,至今鲜活如昨。在结集的最后关头,我将它折算成半篇小说,与八个故事合在一起,方才觉得这幅拼图被填上了最初的那一块。

这样便凑成了《八部半》。借用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名作标题,当然是为了增加一点传播效果,但我还是忍不住生出些许牵强的浮想来。打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现状和心理困境,重组成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奇观,这是费里尼早就做到的事,或许也是我想要做到的事?无论如何,有目标——哪怕暂时悬在空中——也比没有目标好。

虽然是本小书,终究费了诸般心思,离不开一路上各位师友襄助。感谢《人民文学》的徐则臣、《上海文学》的崔欣和《小说界》的沈大成的约稿、修正和发表,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曹元勇社长早在我刚开始虚构时就约定了这本书的出版计划,感谢责任编辑周语耐心细致地把这些故事组装成完全吻合我想象的形状,感谢陈村、孙甘露、小白、毛尖、张莉、徐则臣、黄德海、陆晶靖、赵振杰等各位老师和朋友——于我,他们不仅仅是赞助了几声推荐,而且在我这三年的虚构历程中,一直是我最早的读者。尤其要感谢李敬泽老师慷慨赐序,让我从这本小书的出版中得到无可替代的乐趣——被懂得。

作者:黄昱宁(翻译家,作家,出版人)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