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书展 | 与好书相遇,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

2018-08-15信息快讯网

2018上海书展 | 与好书相遇,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信息快讯网

▲文学是影视作品不竭的灵感来源。此次书展上,在戛纳电影节大放异彩的电影《燃烧》的原著小说《烧仓房》将与读者见面

读好书,是人类构筑精神之塔的重要途径。每年夏天,书迷们都会在8月初就开始盼望着一场盛大的阅读盛宴——上海书展。今年8月15日至21日,作者、出版人、读者的热情照例将在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和全市100个分会场汇聚成汪洋,在书展现场能不能发现一些能与内心产生碰撞与共鸣的好书,并随之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是许多读者们最为关心的事。

未来正来,需要怎样的准备才足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个世界,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将彻底颠覆某些职业的构成,曾经安全的工作,如今存在极大风险,曾经存在风险的工作,如今却变得安全。在近一两年里,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与社会研究渐成显学,相关出版物也成了图书市场的一片 “蓝海”。

美国学者泰勒·皮尔逊通过长年对职业发展的研究以及对全球数百位企业家的访问,出版了新著 《未来工作:智能时代的竞争力法则》一书,书中的主要观点包括: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变化的系统普遍存在隐蔽风险。变革将颠覆传统工作的定义,然而 “大多数人”对该领域的认识仍是一片盲区:习惯性忽视和隐蔽风险,无法认识工作性质的改变,将使人与机会失之交臂。

2018上海书展 | 与好书相遇,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信息快讯网

▲《未来工作:智能时代的竞争力法则》[美]泰勒·皮尔逊著中信出版社

未来正来,需要怎样的准备才足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有人说:“在迈入不可知的未来前,我们手中最好先握有一张虽不完整却有粗略雏形的地图,一路摸索一路更正修改,总比完全摸不着方向来得好。”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多少年来,关于未来趋势性的著作长盛不衰的原因:没有人希望被时代甩在身后。

2016年6月,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去世,但是他生前赫赫有名的 “未来三部曲”却不断重印。尽管托夫勒谨慎避免使用 “趋势”和 “预测”这类词汇,来对未来进行判断。但事实证明,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与变化,是托夫勒提前了20多年就在著作中,通过一个个案例揭示了的。他的 《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引起的轰动是远远超过任何一部社科类畅销书的。此次书展上,托夫勒 “未来三部曲”中的 《权力的转移》以崭新面目重版。在这本气势恢宏的作品中,托夫勒深入而精辟地阐述知识经济的作用,宣告了知识力量的崛起,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宣言。

经济学的 “另类”传播法背后,是日益走进日常生活的经济学

近年来,大众经济学图书风靡出版市场,并在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大众经济学”热潮。这一现象的出现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经济学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行为中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选择和取舍。因此,有出版人认为,经济学不应被束之高阁,不应停留在经济学家头脑里的抽象概念和公式,而应该去广泛地向大众普及,从而使人们能够用经济学的理论去从事消费、经济实践和理解生活。

现有的大部分经济学普及型著作,大都是以作者为中心。作者怎么写,读者就怎么看。但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出现却改变了产业链,该书最初源于一档在线经济学课堂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当时不仅有超过26万学生在线听课,一年间收听者的留言总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000万字。先听书,再出书的模式,很可能成为此类读物的一种生产方式,事实上有更多的教授、学者已进入了这个领域,成为经济学大众传播的内容制造者。

2018上海书展 | 与好书相遇,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信息快讯网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薛兆丰著中信出版社

本次上海书展期间,读者还将有机会看到享誉世界的金牌编剧、剧作教练、畅销书《故事》的作者罗伯特·麦基的新书《故事经济学》。“让他们去讲道理,我们来说故事”是麦基的名言。在书里,他通过将可口可乐与红牛、IBM、谷歌、苹果等将故事方案转化为行动的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试图使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将故事的拉动力融入市场营销、品牌、广告和销售环节中,通过解析这些代表行业最前沿的巨头的改变,促使在即将来临的新科技变革中,让掌握了故事技巧的营销人员成为塑造品牌故事的关键人物。罗伯特·麦基的编剧课,曾成功培养出50多位奥斯卡、艾美奖和托尼奖的获奖者,他的 《故事经济学》详细解析了许多商业成功案例之所以能在情感上与用户建立起联系,与讲故事的技巧是密切相关的。

过去20年发生了许多重大改变,如今再没人会抱怨在书店找不到大众经济学读物。近年来,最畅销的经济学普及读物来自史蒂芬·列维特与史蒂芬·都伯纳所著的 《魔鬼经济学》系列。它虽然提供了十分愉悦的阅读体验,然而 《魔鬼经济学》只是一系列奇妙并且具启发性的轶事和辑录,并不能被视作理解经济学的一种指引,而新书 《反常识经济学》则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对经济学作出了一番 “另类”解读。

无论以什么形式被看见,文学是不灭的灯

每年的上海书展,文学作品都是重头戏,既会云集一批海外名家著作中译本,其中不乏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布克国际奖、龚古尔文学奖等国际知名奖项得主的作品,也有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读者见面。

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三部文学讲稿新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作为“纳博科夫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可以看作为已故作家文学价值观的较为全面的一次展现。纳博科夫曾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开设文学课程。为此,他精心撰写讲稿,后经整理和编辑出版。其中, 《文学讲稿》专注于欧美作家,对简·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七位大师的七部名著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与探讨。 《俄罗斯文学讲稿》则聚焦俄罗斯的六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以此绘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光谱。作家写作品评论往往有着与职业评论家完全不同的特点。纳博科夫的评论文字,从细节处着手,更倾向于贴近文本本身进行作品分析。

2018上海书展 | 与好书相遇,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信息快讯网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近年来, 《见字如面》 《信中国》乃至国外的Letters Live等电视节目反响热烈,再次引发了大众对书信年代的集体回望。不少人认为,相比微信,邮递书信虽然更缓慢,但也更有仪式感、更真挚,每字每句都渗透着不可替代的温情。西班牙女作家安赫莱斯·多尼亚特的 《高山上的小邮局》此时的引进出版,正是恰到时机地回应了这股热潮,并极有可能成为书展上关注度极高的一部外国当代小说。有人甚至将它与 《追风筝的人》媲美——和12年前同样由文景出版的 《追风筝的人》相似, 《高山上的小邮局》讲述的故事,也与一个难以释怀的赎罪愿望有关。在小说中,萨拉是村子里唯一的邮差,邮政总局通知她即将调任马德里,萨拉的邻居,80岁的老太太罗莎,想要留住村里最后的邮差,而这件事促使她将心头萦绕多年的心愿付诸行动:给60年前绝交的好友去一封信,请求她的原谅,与此同时她还期待收信人能把书信接龙继续下去……

2018上海书展 | 与好书相遇,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信息快讯网

▲《高山上的小邮局》[西]安赫莱斯·多尼亚特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次书展上,由IP热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张北海的 《侠隐》其实在2007年就已出版。这个老北京青年侠士为寻师门血案元凶,深入古都胡同巷陌的故事,因电影的热映又一次重版翻红。新版新增了后记及张北海的 “答客问”。小说对老北京的描写细节精确,味道醇厚,被赞有 “贴骨到肉的质感”。与  《侠隐》命运相似的,还有热播网剧 《沙海》的同名原著小说,此次书展推出典藏本,该书出自 《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之手。

在外国文学方面,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 《萤》则是又一电影带热文学的例子。 《萤》创作于1982年至1984年之间,收有五个短篇,具有极强的村上特色。其中, 《萤》是写实的,为现实主义风格; 《跳舞的小人》和 《三个德国幻想》是写虚的,颇有现代主义以至后现代主义色彩; 《烧仓房》和 《盲柳与睡女》介于二者之间,或虚或实,虚实莫辨。该书出版后并不如村上的其他几部畅销作品,一直不咸不淡地卖着。然而,随着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电影 《燃烧》在今年戛纳电影节大放异彩,电影的原著小说 《烧仓房》一下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李沧东自陈, “这是我等待了八年的故事”,最终成品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村上原著风格和导演个人想法的交互展现。

2018上海书展 | 与好书相遇,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信息快讯网

▲电影《故园风雨后》的原著同名小说也将在书展现身

英国作家伊夫林·沃是一位在汉语文学界被严重低估的作家。在书展上,他的那部有着深沉的怀旧意味和深厚的历史感的小说 《故园风雨后》将与广大读者见面。小说以一种缓慢的叙述节奏描写了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那种感觉与阅读 《红楼梦》有些相似。这也是伊夫林·沃最深沉、最富有怀旧意味的作品。小说反映了英国贵族阶层的世代荣光在 “二战”前夕的消退与幻灭。2008年7月,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美国上映,朱里安·杰拉德执导,艾玛·汤普森等主演,获得极大的成功。

一直深受关注的余秀华,日前推出了她的第一本散文集 《无端欢喜》。诗人写散文,散文的形式下仍旧是掩藏不住的诗心。余秀华的诗歌凝练,散文灵活,其中有着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千帆过尽的从容、天真天性中的顽强与坦诚。最打动人心的是作者对人生困境的表达,庄重有力,哀而不伤。其中多处神来之笔,充满着生命丰沛的灵气。

从东方到西方,古老文明在历史的幻灯中跳跃

很多人最初被  《英国史  (全三卷)》吸引一定是因为颜值。这套英国高水准历史学家与BBC精良制作的结合的通俗性读物,采用的是全彩图印刷。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是全球现代化国家的先驱者,要了解现代化历程,当然要读英国史。

目前国内能见到的英国通史,大多是出版时间非常早的经典著作。 《英国史》作者西蒙·沙玛与霍布斯鲍姆并称英国历史学界双雄,他运用了许多BBC才能获得的特殊资源,引用了一些最新的材料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西蒙·沙玛非常擅长讲故事,曾编写、主持过系列纪录片 《英国史》《艺术的力量》 《美国的未来》等。该书在保持通俗性的基础上,将大量纪录片无法容纳的有趣材料和细节做了一次完整的展现,同时加入了作者对英国历史上极富戏剧性的重大事件如玫瑰战争、工业革命、大英帝国的兴起和衰落等的看法,及对争议性人物如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伊丽莎白女王、克伦威尔、丘吉尔的剖析。在西蒙·沙玛恢宏而凝练的笔调下,英国历史上的人物和场景在历史幻灯中跳跃,现代文明先驱者的历程令人深思。

2018上海书展 | 与好书相遇,展开一场未知的精神之旅-信息快讯网

▲《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林梅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同样具有悠长历史及深厚底蕴的中国古老文明,一直是各类出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宝藏。此次书展,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新书 《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解答了一个多年来存在争议的话题。一个由来已久的观点认为:中国在明清时代闭关锁国、停滞不前,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欧洲尤其是西欧却走出中世纪的阴霾,疾驰于大洋浪尖之上,用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将旧世界剖开,将新世界连起,从此,东方从属于西方。

然而,近20年来,中外史学界对以上观点展开了激烈反驳, 《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不仅对此提出佐证,并进而指出明清尤其是晚明至清初的中国,成船成船的棉、丝、瓷在那个时候已跋涉重洋、转运四方,在初显雏形的世界市场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提到海上丝绸之路,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那么,明代中后期,中外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情况又如何呢?这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认识和研究领域。该书恰从 “郑和下西洋”之后的大航海时代入手,为我们揭示这一重要时段中,中国与海外的航海贸易史,以及由此产生对全球的经济、文化影响。

>>>相关链接:其他好书先睹为快

《演员的自我修养》

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虽然市场上的版本很多,但是此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版本重出江湖无疑是向经典致敬的最佳范式。人生如戏,请给我好一点儿的演技。这是 《喜剧之王》中周星驰坦诚致敬的经典之作。不久前,一些关于演员表演能力的综艺节目的火爆,将演技这个话题,再次置于大众关注的聚光灯下。

《演员的自我修养》以日记的体裁写就,记叙了戏剧学校师生的课堂对话和实践。作为享誉世界的表演体系之一,斯氏体系包含很多非常实用的影视剧、戏剧表演技巧,如今成为世界各地培养演员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我国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等表演专业教学的基础理论,被视为演员的必修课。北京人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等中国的优秀艺术团体也深受斯氏表演体系的影响,将现实主义演剧方法运用到舞台实践之中。

《暮色将至:伟大作家的最后时刻》

作者:凯蒂·洛芙

书名 “The Violet Hour”出自 T.S.艾略特的长诗 《荒原》,意为 “暮色苍茫的时刻”,用以形容人弥留之际,如同紫色暮霭恢弘瑰丽。该书作者凯蒂·洛芙被誉为与乔治·奥威尔比肩的 “散文写作的典范”,书中记录下苏珊·桑塔格、厄普代克等六位世界级作家生命最后的时刻。

《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

作者:尚刚

中国古代绘画精妙之极,也丰富之极。该书篇幅短小,但暗含画史脉络,深具辞书绵密。清华美院教授尚刚,多年来深耕绘画史领域,在好友、评论家李庆西之提议下,用轻松的笔法、隽永的文字,将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生活的世界做了简洁的勾勒,全书分26题,是一部别样的中国古代绘画史。

《肉食者不鄙:汪曾祺谈吃大全》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先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文人,诗书画兼精,同时他还是一个对饮食有着很高鉴赏力的美食家,写过大量与美食有关的文章。《肉食者不鄙:汪曾祺谈吃大全》收集汪曾祺先生所有的美食随笔,分 “肉食者不鄙” “素食者的故事” “故乡的味道” “四方食事”“吃喝也有文化”五部分,将汪老的美食体验、吃喝历史和趣闻,以及对美食文化的精辟理解融为一体。都说知味不易,说味更难。在汪曾祺鲜活的文字下,芳香扑鼻的文字折射的不仅是汪老妙趣横生的人生态度,也折射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一寸灰》

作者:毛尖

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常常渴望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毛尖说,爱情不是罗曼蒂克, “爱情是一寸灰。” 它最终向生活的洪流让步,在暮色里是心底的一寸灰。《一寸灰》集结了著名专栏作家、影评人毛尖近年发表的68篇随笔。电影评论、文学评论、生活随笔等兼而有之,随手一翻即见生趣。

作者:陈熙涵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好书过眼 | 自有曲径通幽处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出版的好书
印尼龙目岛地震 | 携程4名上海游客均告平安,亲历领队:巴厘岛“一切照旧”
高温+暴雨,上海目前高挂“双黄”预警
“截肢了,他以后怎么办?”上海医生借助生物重建技术保住恶性肿瘤少年下肢
你叫的外卖安全吗?彭浦第一炸、骆家鸡、福荣祥烧腊被曝无证经营,上海食药监发布网络餐饮监测结果
下周三,上海书展与你不见不散
首次加入上海书展分会场,升级版农家书屋让村民们“放下手机拿起书”
上海书展活动选登
2018上海书展 | 我们真正想要做的是感动星辰
2018上海书展 | 理想的阅读,就是不断地重访
朱践耳四部交响作品的奇妙之旅
2018上海书展 | 78家实体书店分会场,书展人文枝桠上的书香据点
众多无人零售高科技亮相上海国际无人值守零售展
又来?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明晚或将登陆上海!
上海书展15年:成为全球阅读版图重要“地标”
上海将再添肿瘤治疗“利器”,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全面进入调试
书展首日现场传来悠扬水磨调,昆曲演员张军发了张黑胶碟
上海书展已成服务全国文化大平台、“上海文化”闪亮金名片
2018上海书展 | 有时候,阅读正是无数场旅行的起点
2018上海书展 | 现实主义小说新作亮相,摆脱陷入“惯性泥淖”
沪上人气编辑眼中100种好书有哪些?快来上海书展收下这份指南
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让中国与世界好书共享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