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香到甲煎

2018-08-24信息快讯网

从圣香到甲煎-信息快讯网

宗教用香在东西方文化中其实都有深远的传统。例如《圣经》中也有用到圣香。且这圣香中可能隐含了一种神秘的海洋生物。

《出埃及记》里,上帝指使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一步步走出他们在埃及被迫为奴的生活,以色列人历经考验穿越旷野,终于抵达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地。

《出埃及记》不仅向我们呈现了以色列民族一部波澜壮阔的迁徙史,还向我们描绘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民俗史,祭祀活动在其中占有浓墨重彩一笔。从25章开始即介绍了大量祭祀物品如约柜、灯台、会幕、祭司服装、胸牌、香坛等的规制与使用。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焚香,这被视为人类与上帝沟通的一种方式。其中30章34节对一缕通达至圣者的悠然香气有着详细的描述: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取馨香的香料,就是拿他弗(gumresin)、施喜列(onycha)、喜利比拿(galbanum);这馨香的香料和净乳香(pure frankincense)各样要一般大的分量。你要用这些加上盐,按做香之法,做成清净圣洁的香。这香药取点捣得极细,放在会幕里、法柜前,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你们要以这香为至圣。”

拿他弗、喜利比拿和净乳香据考证都是用精油和树脂等植物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就像之前的30章22节,提到的用来制作涂抹会幕、法柜、灯台等用的膏油,采用的香料就有末药、肉桂、菖蒲、桂皮,然后用橄榄油调和而成,这些都是经典的植物性香料。但作为“圣香”合香原料之一的施喜列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却一直没有被完全证实,关于它到底是植物性的还是动物性,始终存在很多争议。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小朋友邱雨薇最近将Kristen Benkendorff的研究论文Modern Science Tackles a Biblical Secret-The Mystery in Holy Incense(The Conversation,Dec12,2017)推荐给我读。该文认为海螺的盖子(opercula)和祭司手中点燃的奇妙芳香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很可能为我们揭开施喜列成分的神秘面纱开启一道显豁的芳香之门。那么螺盖属于海螺身体的哪个部位?它其实就是保护壳内柔软肉体的那一层小盖子。

Onycha是一个希腊词汇,意思是手指甲或爪。Onycha最早是从希伯来文shecheleth翻译而来。希伯来文shecheleth有“眼泪、蒸馏或渗出”的意思,已经向我们逗漏了螺盖的本质:一种类似于手指甲的蛋白质渗出物。

施喜列(onycha)如果当真来自螺盖,那么它燃烧起来是一种什么味道?

不妨联系一下《出埃及记》所发生的地理位置。据说红海海螺的壳或盖燃烧时会散发出令人愉快的气味,所以古代文献有称螺盖为“香爪”(甜蹄)的。但又据说如果直接点燃螺壳和螺盖,它们在燃烧时所散发的味道闻起来并不香,甚至还有点腥臭。所以古人的做法是先把螺盖用碱性溶液擦拭或浸泡在醋中,然后加上烈性酒,等其干燥后再磨成粉,用以燃烧。——这听起来有没有类似传统中药“炮制”的过程?例如酒炒、醋炒之类。

然而,现在新的问题来了——“不洁”,所以不能成圣?很多西方学者反对把海螺作为施喜列的主要成分这一观点,其理由是,基于《圣经》本文的定义,海螺被认为是“不洁净”的动物。根据《利未记》11章12节的表述,螺作为一种“无翅无鳞”的水生生物,可能被圣经时代的以色列人认为是“不洁”的或“可憎”的。

但有意思的是,圣经时代供高级祭司使用的帐篷和服装里掺杂了大量的紫色和蓝色纱线(例见《出埃及记》26章、28章)。而骨螺(Muricidae/murex)被认为是当时制作不溶水性的紫色和蓝色染料的主要来源,经文里多处有骨螺紫(Tyrian purple)、贝壳紫(shellfish purple)和圣经蓝(Tekhelelt)这类说法。螺类被视为“不洁”的原典“歧视”或者将因此不攻自破。

我们有理由相信,海螺在圣经所记述的祭祀活动中是有广泛应用的。圣香里也可以有海螺“施喜列”。

以上的分析更多基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那么科学家是如何证明海螺是圣香的重要组成部分呢?Kristen Benkendorff的论文也提供了一些研究数据。

当代科学家发现,螺盖在燃烧时会释放芳香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香料工业中常被用作抗氧化剂。他们在烟雾中还检测到了非常低浓度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它可以让香味更加持久。甚至螺盖香气的药用价值也与圣香的功能高度兼容——这一特性可用于净化圣殿,并在宗教仪式中起清洁作用。

由于没有原始的圣香样本与螺盖提取物进行对比分析,科学家们自然无法百分百确定螺盖就是《圣经》中所说的施喜列。但即便如此,海螺在圣经历史中的应用幅度和对其烟雾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依然为我们的推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施喜列很可能就是海螺盖。

虽然东西方历史上流传有序的组香原料多为香木香草类的植物精华,但动物来源的香也不稀见,且在香谱中的位置颇为显赫。较为著名的至少就有麝香、灵猫香、河狸香、龙涎香等“四大名香”。麝香不仅是很好的定香剂,医药用途更是广泛,具有芳香开窍、通经活血、消炎止痛等功效。而经过海水自然漂洗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被人打捞起来的天然龙涎香已没有原初的腥膻味,反而散发着宜人的魅惑的香气,性格极为稳定浓郁,也是最被倚重的定香酊剂。

因此,如果 《圣经》中神秘圣香的组方包括一种海洋生物,也是并不奇怪的。——不过,假如这位研究者Kristen Benkendorff再多了解一些制香知识,可能她的结论要更轻盈确凿很多:出现在《圣经》圣香里的海螺“施喜列”,很可能就是广泛用于东方组香合香传统的“甲香”。

甲香又名水云母、海月、催生子(《中药志》),是蝾螺科动物蝾螺或其近缘动物的掩厣(即位于介壳口的圆片状的盖子)。约著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中有谓:

凡使(甲香)须用生茅香、皂角二味煮半日,却漉出,于石臼中捣,用马尾筛筛过用之。

成于清代的《经验方》中也称:

甲香修制法,不限多少,先用黄土泥水煮一日,以温水浴过,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依前浴过后,用蜜、酒煮一日,又浴过,煿干任用。

这和上文提及的古埃及一带炮制螺盖的方法可以说很相似了。

甲香可以入药,也可用来合香。《新唐书·地理志七·上》载广州南海郡、中都督府的土贡之物就包括银、藤簟、竹席、荔皮、沉香、石斛、詹糖香、甲香等。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海螺》﹝集解﹞中引苏颂言曰:

《南州异物志》云:甲香大者如瓯,面前一边直搀长数寸,围壳岨峿有刺。其厣,杂众香烧之益芳,独烧则臭。今医家稀用,惟合香者用之。

古代文献中常见的“甲煎”,例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北周庾信《镜赋》所谓“朱开锦蹹,黛蘸油檀,脂和甲煎,泽渍香兰”,乃至明人张岱《夜航船》中描绘的隋炀帝焚烧沉香山的传闻:

帝于除夜设火山数十座,用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香闻数十里,尝一夜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余石。

李商隐《隋宫守岁》诗中的句子“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所言即是此事。这里被广泛提及的“甲煎”也是香料名,其主要成分就是以甲香、沉麝诸药及美果花烧灰和蜡制成,可作口脂及焚爇,也可入药。因含蜡,故可用来增加沉香火山的光焰亮度。

作者:秦燕春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