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共建比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地中海区域的重要枢纽。2008年,原中远集团获得比港2、3号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权。2010年9月,在中方接管3个月后,集装箱码头便开始连续实现单月盈利,仅用2年就补偿了之前的全部亏损。2016年4月,中远海运集团收购比港港务局67%的股权,并于同年8月接管经营比港港务局。如今,比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已从并购时的第93位跃升至第36位,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技术实力是比港集装箱码头高效运营的重要保障”
当中远海运“天秤座”号集装箱船缓缓驶向比港集装箱码头,船长顾明章站在这艘两万箱级货轮的甲板上,望着码头上连排的集装箱和成群的桥吊,感慨不已:“中方接管比港之前,我们很少在这里靠泊。一来货物少,二来码头工作效率偏低,一艘3000箱的船通常要在这里停一周之久。”
桥吊的作业速度是衡量码头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中方刚接手时,在2号码头,每台桥吊每小时只能装卸15个箱子,如今这个数字已达到27。”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总监王继航告诉本报记者。
码头上,桥吊分为蓝色和黄色两种。“黄色的是比港原有的,不少设备老化,年久失修。中方接管后翻修了老的桥吊,并逐渐投资订造了新的蓝色桥吊。”王继航介绍,3号码头西侧的桥吊都是目前世界上起升高度最高的桥吊,最大起升高度54米,外伸距达到72米,可以装卸26列宽的集装箱船,而目前世界上最宽的集装箱也只有24列宽。“技术实力是比港集装箱码头高效运营的重要保障”,王继航说。
“从上海港出发,货物最快15天可到达欧洲目的地”
以比港为中心,一条条航线向四周辐射开去,抵达地中海沿岸国家39个重要港口,一幅互联互通的图景跃然纸上。
“希腊是由地中海进入欧盟地区的南大门。”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有限公司总裁傅承求说,“以比港为支点,互联互通带活了区域经济发展。”
比港南面地中海,北临巴尔干半岛,是地中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海路上,这是欧洲大陆距离远东最近的深水大港,也是欧洲大陆、地中海沿岸地区距“苏伊士运河至直布罗陀”主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是船舶通过地中海前往大西洋、通过红海前往印度洋、通过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前往黑海的良好中转港,连接巴尔干半岛、南欧地区、黑海地区、西欧、中东欧、中东及非洲等地区,为海上贸易提供便利。
依托比港,铁运和海运网络实现了有机融合。中欧陆海快线从这里出发,途经马其顿斯科普里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北至匈牙利布达佩斯。这条联通中南欧和西北欧的铁路通道,是2014年由中国和塞尔维亚、匈牙利、马其顿共同商定建立的。通过海铁联运,海运集装箱抵达比港后,经中欧陆海快线抵达奥地利、捷克、波兰等国,可为远东至中东欧腹地提供更为便捷、低成本的通道。
过去,远东地区的货物经由海路进入欧洲,通常需绕过直布罗陀海峡后北上抵达西北欧,然后再在陆地上进行分拨。从地图上看,中欧陆海快线把这条漫长的弧形航线“拉直了”。
“这是货物由海上进入欧洲大陆最便捷、最快的一条通道。”中远海运集运(希腊)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中欧陆海快线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苏旭东告诉记者,“从上海港出发,货物最快15天可到达欧洲目的地。”
在欧盟框架内,中欧陆海快线项目通过与沿线国家的铁路公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目前,班列开行频次已增加到平均每周17班左右,客户数量已增加到735家,覆盖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等国。
“我们有信心和中国伙伴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好”
泛雅典体育场紧挨着“鸟巢”,雅典卫城旁边就是长城……在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内,一组组中国和希腊风景名胜照片并挂在墙上。这不仅是两大文明交相辉映的真实写照,也是公司和谐氛围的生动体现。
在比港项目中,有15名中方员工和约3000名希腊员工。该项目为当地间接创造就业岗位8000多个。
傅承求坦言,作为由中资企业投资、中希最大的合作项目,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是比港项目改善经营、开展合作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中企刚进入比港时,除了设备老化、经营模式不同,由于当时希腊经济低迷,各行各业工资缩水,希腊民众对外资有抵触情绪。“我们害怕工作机会被抢走。”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塔索斯·瓦姆瓦卡迪斯回忆道。
中方团队恪守欧盟和当地法律法规,同时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比港周围很难找到吃饭的地方,员工只能自带午饭,很不方便,中方便决定由公司提供免费午餐;每逢盛大节日,公司会举办庆祝活动,并给每位员工的孩子准备礼品……
“事实证明,中国企业是真诚的合作伙伴。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有信心和中国伙伴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好。”瓦姆瓦卡迪斯表示。
“我们投资比港,就是为了通过合作,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傅承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