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 在特朗普的持续攻击下,WTO、IMF等全球多边秩序破碎了吗
▲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在瑞士出席记者会。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持续攻击之下,关于多边秩序未来如何发展的争论日益白热化。他不满足于只是对当前秩序做出一些务实性改革,而是要求多边性国际机构做出彻底转型,或者终结旧秩序。相对于多边关系,他更相信双边关系的能量,主张以双边框架替代多边制度框架。由于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因此,特朗普相信单以美国的能力,可以不受国际秩序的约束,完全通过双边谈判来达成最优协议,这一观点已延伸至军事领域。
自二战后,现行的多边框架在维护世界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这个秩序需要与时俱进,适度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规模和市场份额逐渐增长,已超过了“四方”(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日本)。
单就世界贸易组织来说,随着加入其中的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日益增多,它的组织架构也需要新的调整。历时14年之久、现在仍未达成谅解的多哈回合会谈,已经能充分地说明此问题。自2010年起,一些跨区域性的多边贸易组织开始在世贸组织框架之外启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地区性合作组织。
在这轮多哈回合谈判宣告失败之后,加之特朗普的猛烈攻击,很可能会削弱世贸组织的功能性。这里暂且冒着被斥为过于简单化的风险,我们预测出未来世界很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替代性制度框架:
第一种是双边协议框架,不受国际规则和国际法约束,其功能性不局限于贸易领域,同时也适用于贸易磋商背后的“边界监管”问题。它将极大地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金融稳定委员会的作用。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战略将彻底终结20国集团预防各国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努力。在这种极端模式下,残酷的“丛林法则”将再次盛行。
第二种是现行制度的延续,各国利用全球多边机制执行共同决议。该体系内部应该包含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等国际性多边组织则位居体系的顶端,旨在制定和执行国际规则。
最后一种是各区域性组织或志趣相投的国家组成联盟,各自制定适用的规则。这种体系能照顾到各国的利益偏好。我们以欧盟和美国的双边互动为例,从理论上来说,两者对隐私的优先等级各有不同的监管体系。然而,在双方的深层次互动实践中,两种体系却难以相容。如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难以推行,就足以说明施行该体系的复杂性。
在上述第一种全球体系内,我们以前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管理溢出效应所作的全部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各国都将被循环出现的报复性反弹所吞噬,即便最强者也会遭受损失,甚至可能导致战争,而这正是二战后战胜国领导人想要竭力避免的。
虽然拒绝施行“丛林法则”,但这并不能保证一切国际性事务都能在现行制度框架中良好运行,我们必须改造现行秩序,以确保它能更好地平衡多方的利益偏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选择第三种日益碎片化的多边秩序?在该体系内部,国际性机构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只要人们能考虑到当今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以及人类社会的相互依赖程度,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支离破碎的全球化体系根本不能提供广受好评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无法平衡各方利益。诚然,区域性合作组织和志趣相投的国家也确实需要发展空间。
话虽如此,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出现,我们对国际秩序发挥重要作用的需求日益加剧。当下,网络安全、基因工程等新领域的出现,使我们处于新认知革命的初始阶段。而伴随全球性挑战的加剧,我们更需要全球性的方针和准则。如在军事领域,我们有核不扩散条约。如今,我们必须尽快达成一项新的协议,以限制各国滥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战士。事实上,人工智能的使用也迫切需要全球性伦理规范。
当然,我们应该鼓励那些利益趋同或有地域便利的国家开启自由合作,但是这不能替代应对全球性挑战所必需的世界秩序和规则。
作者:凯末尔·德尔维什(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编译:刘琳(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编译)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沈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