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阳江“幸福密码”:因海而兴

2018-09-29信息快讯网

近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行采访团来到广东阳江市,探访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了解“南海I号”古沉船,感受这座滨海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速度和节奏。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阳江“幸福密码”:因海而兴-信息快讯网

航拍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新华网 黄璐璐 摄

“中国蚝乡”红光村:自然保护区为养殖生产保驾护航

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是“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示范区”,有“中国第一蚝乡”的美誉。

据介绍,该村拥有海岸线2.5公里,养蚝总面积达4.3万亩,年产鲜蚝4.5万吨,总产值2.7亿元。全村3200多人80%以上从事养蚝业,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18600元。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阳江“幸福密码”:因海而兴-信息快讯网

吊养的生蚝。新华网 卢鉴 摄

据村民介绍,红光村自1997年开始采用胶丝绳粘蚝吊养,即将蚝苗取下,让其背靠背,并用水泥将蚝壳粘在胶丝绳中,再放到蚝棚中吊养。每条胶丝绳长2米,共贴9对18只。该法提高了吊养密度。

谈及生蚝的养殖收成和肥美的生长状态,村民透露了一个重要角色——红树林。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阳江“幸福密码”:因海而兴-信息快讯网

航拍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新华网 黄璐璐 摄

这片天然红树林有过百年树龄,是粤西地区除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连片面积较大的天然红树林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万亩,中心区有林面积达6500亩。

据悉,红树林不仅是鱼类、虾蟹、贝类栖息、繁衍生殖的场所,也是鸟类栖息的场所。红树林沼泽环境形成食物链,养育保护着大量海产品,给海产养殖带来可观收入。多年来,当地村民对红树林抱着敬畏和感恩之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0年,该村建立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几年还不断增加种植面积。

“水晶宫”里的“南海I号”:再现“海丝”“船说”

古代阳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对外海上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有一艘宋代沉船。为何要花近20年时间对它进行打捞?它身上究竟蕴藏怎样的故事和价值?

它,就是“南海I号”,迄今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

据介绍,这艘沉船是在1987年被发现的。与以往考古挖掘方式不同,它确定采用“整体打捞”的方案后,把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阳江“幸福密码”:因海而兴-信息快讯网

“南海I号”沉船中的珍贵文物。新华网 李何铭 摄

走进“南海I号”的展示馆内,一股混杂着海腥和泥沙的味道扑鼻而来。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正是因为有海泥的保护,船内的文物减缓了被海水侵蚀的程度。

目前,船上出土的文物过万件,这些文物造型精美、做工精细,除了日常生活的瓷器,还有数量众多的铜钱、丝绸、银锭以及大宗货品交易使用的金箔等,这些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编辑:周辰

来源:新华网

©2014-2025 dbsqp.com